萤火

为萤科昆虫萤火虫的全虫。夏、秋间捕捉。
汉语拼音:Yínɡ Huǒ
别名:宵行(《诗经》),磷(《毛诗传》),丹鸟、丹良(《夏小正》),即照(《尔雅》),夜光(《本经》),夜照、景天、救火、据火、挟火(《吴普本草》),耀夜、宵烛(崔豹《古今注》),放光(《别录》),磷然、照磷(《品汇精要》)。
英文名:firefly, glowworm, lightning bu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ciola vitticollis Kies
功效与作用:明目;乌发;解毒。主青盲目暗;头发早白;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7-14只。外用:适量,研末点眼。
性味:①《本经》:"味辛,微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配伍经验:决明子黄连地肤子大黄细辛菟丝菟丝子蒺藜茺蔚子青葙青葙子车前车前子蕤仁甜瓜甜瓜子柏子仁甘草地黄人参
相关方剂:地肤子丸大枣杏仁丸决明洗眼方青葙子丸

萤火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间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萤火原形态

体形狭长,长1.5~2厘米,雌雄相等。体黑褐色,前胸背及尾瑞之2节暗黄色或桃色。头隐于前胸下,口尖,能咀嚼;触角鞭状,具灰色毛。前胸背中央有暗褐色直条纹,后缘角突出,多刻点。棱状部长三角形。翅2对,前翅为革质之鞘翅,上有隆起的直纹4条,间室多刻点;后翅膜质稍大,折叠于翅鞘下。足3对,前、中两肢的基节为圆柱形,后肢基节内方有圆锥状之突起,胫节无刺,腹6~7节,能扭动自如。尾节黄白色部分能发光。发光力雄虫较强,雌虫较弱。

萤火生态环境

成虫多栖二水边草丛中,昼伏夜出,雌虫产卵于水边草根间,卵渐次发育时,自其内部发光;幼虫栖于水边。能食小虫。

萤火资源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萤火附方

治劳伤肝气,目暗:萤火虫二七枚,用鲤鱼胆二枚,纳萤火虫于胆中,阴干百日,捣罗为末。每用少许点之。(《圣惠方》)

萤火临床应用

治劳伤肝气,目暗、萤火虫二七枚,用鲤鱼胆二枚,纳萤火虫于胆中,阴千百日,捣罗为未。每用少许点之。(《圣惠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