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蒜
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夏、秋采挖,去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汉语拼音:Xiǎo Suàn
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
功效与作用:温中,下气,消谷,杀虫。治吐泻,心腹胀痛,疔肿毒疮,毒虫咬伤。①《别录》: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②陶弘景:主溪毒。③《千金・食治》:叶主心烦庙,解诸毒,小儿丹疹。④《食疗本草》:去诸虫毒,丁肿,毒疮。⑤《随息居饮食谱》:下气,止痛,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捣汁0.5~1两)。外用:煎洗或捣敷。
性味:辛,温。①《别录》:辛,温,有小毒。②陶弘景:味辛,性热。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及日疾、口齿咽喉诸患忌服。①《日用本草》:脚气风病人及时病后忌食之。②《随患居饮食谱》:发风损目,病后忌之。
配伍经验:甘草、当归、茯苓、人参、附子、丹参、大枣、阿胶、龙骨、大蒜、伏龙肝
相关方剂:伏龙肝膏、二蒜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