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菁

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块根及叶。
汉语拼音:Wú Jīnɡ
别名:葑(《诗经》),须、薞芜(《尔雅》),荛、大芥(《方言》),蔓菁(《礼记》郑玄注),葑苁(《尔雅》孙炎注),芥(陆玑《诗疏》),九英菘(《食疗本草》),九英蔓菁(《本草拾遗》),诸葛菜(《嘉话录》),台菜(《埤雅》),鸡毛菜(《本草衍义》),大头菜、狗头芥(《医林纂要》)。
英文名:root of Turnip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rapa L.
功效与作用:开胃下气,利湿解毒。治食积不化,黄疸,消渴,热毒风肿,疔疮,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苦;辛;甘;温
归经:心;肺;脾;胃经
用药禁忌:1.《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气胀。2.《本草衍义》:过食动气。
配伍经验:芜菁子枸杞子菟丝菟丝子车前车前子当归茯苓人参陈皮麦冬牛膝远志滑石续断肉苁蓉石斛琥珀柏子仁蛇床子
相关方剂:大琥珀散补肝芜菁子散川大黄散瓜子散苍金砂散

芜菁性状

块根肉质,膨大成球形、扁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5-15cm。上部淡黄棕色,较光滑,下部类白色或淡黄色,两侧各有1条纵沟,沟中着生多数须状侧根,根头部有环状排列的叶痕。横切面类白色,木质部占大部分,主要为薄壁组织。气微,味谈。叶多皱缩成条状,基生叶展平后呈阔披针形,长20-50cm,羽状深裂,裂片边缘波状或浅齿裂,表面蓝绿色,疏生白色糙毛;叶柄长10-15cm,两侧有叶状小裂片。质厚。气微,味淡。

芜菁采收和储藏

冬季及翌年3月间采收,鲜用或晒干。

芜菁化学成分

块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包括葡萄糖,蔗糖,果糖),粗纤维,钙,磷,铁,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还含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精氨酸(arginine),蛋氨酸(methio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谷酰胺(glutam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以及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龙胆酸(gentisic acid),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种子油中含前告伊春(progoitrin),葡萄糖庭荠素(glucoalyssin),葡萄糖异硫氰酸戊-4-烯酯(glucobrassicanapin),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丁-3-烯酯(3-butenylisothiocyanate),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和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

芜菁原形态

芜菁 二年生草本,高达100cm。块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内面白色,无辣味。茎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无毛。基生叶大头羽裂成为复叶,长20-34cm,顶裂片和小叶很大,边缘波状或浅裂,侧裂片或小叶约5对,向下渐变小,上面有少数散生的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锐刺毛;叶柄长10-16cm,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的茎生叶长圆披针形,长3-12cm,无毛,带粉霜,基部宽心形至少半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萼片4,稍开展,长圆形,外侧2枚略大,基部略呈囊状;花瓣4,黄色,倒披针形,长4-8mm,有短宽爪;雄蕊4长2短;雌蕊1,桂头头状。长角果细圆柱形,长3.5-8cm,具喙。种子球形,褐色或浅棕黄色,表面有细网状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

芜菁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芜菁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主消风热毒肿。
2.《食疗本草》:下气,治黄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热毒风肿。冬月作俎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
3.《饮膳正要》:温中益气,去心腹冷痛。
4.《本草备要》:捣敷阴囊肿大如斗,末服解酒毒,和芸薹根捣汁、鸡子清调涂诸热毒。
5.《医林纂要》:利水解热,下气宽中,功用略同萝卜。

芜菁附方

①治卒毒肿起,急痛:芜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捣,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搅之,出,敷肿,帛裹上,日再三易。(《补缺肘后方》)

芜菁药理作用

叶、根的水提取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块根皮中含黄色油状物Rapine,在1:100000浓度时,有抑制细菌、真菌、酵母及人的某些寄生虫的作用。以其提取物饲喂大鼠7个月,可增加甲状腺中碘酪氨酸而降低碘甲腺氨酸的量,也就是干扰了甲状腺素后阶段的合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