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芥
为藜科植物土荆芥的带有果穗的全草。8月下旬至9月下旬采收全草,摊放通风处,或捆束悬挂阴干,避免日晒及雨淋。
汉语拼音:Tǔ Jīnɡ Jiè
别名:红泽兰、天仙草、臭草(《福建民间草药》),钩虫草(《广西药植图志》),火油根(《南宁市药物志》),香藜草、臭蒿(《广西中药志》),杀虫芥,藜荆芥、臭藜藿(《广东中药》,虎骨香、虱子草(《湖南药物志》),狗咬癀、鹅脚草(《福建中草药》)。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主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皮肤湿疹;疥癣;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15~24g,或入九、散;或提取土荆芥油,成人常用量0.8~1.2ml,极量1.5ml,儿童每岁0.05ml。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脾经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配伍经验:荆芥、菊花、野菊、野菊花、食盐、千里光、紫苏、侧柏叶、贯众
相关方剂:野菊煎剂、花叶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