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含石

为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
汉语拼音:Shé Hán Shí
别名:蛇黄(《唐本草》)。
英文名:Limonit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ite;Limonite
功效与作用:安神镇惊,止血定痛。治心悸惊痫,肠风血痢,心痛,骨节酸痛。①《唐本草》:主心痛疰忤,石淋,难产,小儿惊痫。②《日华子本草》:镇心。③《纲目》:磨汁涂肿毒。④《中药志》:镇惊止痛。治惊痫、骨节酸痛。⑤《药材学》:镇心安神,治惊痫抽搐及血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性味:甘,寒。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②《本经逢原》:微毒。③《中药志》:甘,寒。④《药材学》:性平,味辛。
归经:《本经逢匾》:入手、足厥阴血分。
配伍经验:蛇含附子麝香白附子全蝎僵蚕天麻朱砂天竺黄牛黄赭石胆星防风羌活冰片蜈蚣甘草雄黄代赭石当归
相关方剂:伯颜丞相军中方回春丹肥气丸坠痰丸金氏七宝丹、秘传围药解和散、保安四圣饼降龙丹辰砂保命丹、千金肥儿丸

蛇含石性状

本品为粒状或结核状集合体。呈类圆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4.5cm。褐黄色或褐色。表面粗糙,具密集的立方体形突起,常被一层深黄色粉状物,手触之染指。体重,质坚硬。砸碎断面呈放射状或具同心环层纹;外层色;产深,呈褐色或褐黄色(为褐铁矿部分);土状光泽。中央核层色较淡,呈铜黄色、浅黄色或灰黄色(为黄铁矿部分),具金属光泽。微有硫黄气,味淡。

蛇含石炮制

洗净泥土,砸成小块。《日华子本草》:烧赤三、四次醋淬,飞研用之。

蛇含石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呈浅黄铜色。正交偏光镜下常见到球粒状集合体,球粒粒径约为0.06mm,往往充填在空洞中,因此反射光观察结核大体分为胶体状黄铁矿和微晶球粒白铁矿。前者往往在空洞或裂隙分布。在裂隙尚见到氧化铁,黄铁矿为均质体。
白铁矿反射率:目测值:绿:52;橙:45.25;红:44.5。双反射清楚,强非均质,球粒平行十字消光。
褐铁矿化黄铁矿结核 表层均已风化为褐铁矿;反射光下呈红色或褐色。内部常为黄铁矿或白铁矿,其特征同上文。

蛇含石采收和储藏

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

蛇含石化学成分

褐铁矿部分,主要为含水的三氧化二铁(2Fe2O3·3H2O),质多不纯,含水量无一定,又常夹有砂石、粘土、锰、磷、钙、钒等杂质。黄铁矿主含硫化铁(FeS2)。

蛇含石原形态

1.黄铁矿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白铁矿;二种为同质多象变体,均是FeS2。结核状,争晶或细粒个体放射状排列,同心环状结构。新鲜面呈浅黄铜色,金属光泽,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风化面呈紫褐色或褐黄色,土状光泽,硬度和相对密度降低。白铁矿硬度5-6,相对密度4.9。性坚硬而脆,断面参差状。表面风化褐铁矿,断面边缘褐色或黄褐色,核部与黄铁矿(或白铁矿)相同。
2.褐铁矿,非晶质。常成葡萄状、肾状、乳房状、块状、土状等集合体。颜色为褐色到黑色,若为土状则为黄褐色或黄色。条痕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有时作丝绢光泽。不透明。断面为介壳状或土状。硬度1-5.5。比重3.6-4.0。

蛇含石资源分布

产浙江、广东等地。

蛇含石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蛇含石,与代赭之性不甚相远,为小儿镇摄惊痫之重剂, 脾风泄泻者宜之。
2.《唐本草》:主心痛疰忤,石淋,难产,小儿惊痫。
3.《日华子本草》:镇心。
4.《纲目》:磨汁涂肿毒。
5.《中药志》:镇惊止痛。治惊痫、骨节酸痛。
6.《药材学》:镇心安神,治惊痫抽搐及血痢久不止。

蛇含石附方

①治心悸火动:蛇黄(烧赤,酒淬至酥)二两,朱砂一两(与蛇黄同研水飞),天麻二两(别为末)。三味合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荷汤调,食后、夜卧服。(《本草衍义》)
②治风痫,不问长幼,并是积热风痰攻心所为:蛇黄小者二十枚,以槲树汁拌,入火煅令通赤,取出,于净地上一宿出火毒后,细研如面;又用狗胆一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暖酒下十五丸,三、五日后当吐出恶痰涎。(《圣惠方》)
③治小儿惊痫,因震骇恐怖,叫号恍惚:蛇黄三个(真者,火煅醋淬),郁金七分(一处为末),麝香一字。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下。(《小儿药证直诀》蛇黄丸)
④治肠风下血:蛇黄二颗,煅,醋淬七遍,捣研如面。每服三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之。(《圣济总录》蛇黄散)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