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黄

为甘草末置竹币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
汉语拼音:Rén Zhōnɡ Huánɡ
别名:甘草黄(《医林纂要》),甘中黄(《现代实用中药》)。
英文名:Licorice product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②《本草蒙筌》:治疫毒。③《本草经疏》:解胃家热毒。④《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⑤《本经逢原》: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2~3钱,或入丸、散。
性味:甘,寒。①《本草汇言》:味苦微甘,气大寒,无毒。②《本经逢原》:甘咸,寒,无毒。③《本草求真》:味甘,性寒。
归经:入心、胃经。①《本草备要》:入胃。②《玉揪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
用药禁忌:《本草经疏》:伤寒温疫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配伍经验:连翘牛蒡防风桔梗荆芥石膏玄参黄芩黄连赤芍牛蒡子冰片升麻地黄知母薄荷珍珠大青甘草牡丹皮
相关方剂:四圣快斑汤、紫草解毒汤、除瘟化毒散、清凉散毒汤、急救丸冰香散、代赈普济散、化斑解毒汤、化癍解毒汤、八味丹

人中黄性状

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稍粗糙,可见到甘草的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有时外表尚附有灰黄色的竹衣残片。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于剥落,有特殊气味。以干燥、不霉者为佳。

人中黄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小块状,完整者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暗黄色,显粗糙而紧密,有的有灰黄色笔衣膜残留,易剥落。断面可见到甘草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质紧密略坚硬硬。具特殊气味。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外,防霉。

人中黄鉴别

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稍粗糙,可见到甘草的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有时外表尚附有灰黄色的竹衣残片。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于剥落,有特殊气味。以干燥、不霉者为佳。

人中黄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2.《本草蒙筌》:治疫毒。3.《本草经疏》:解胃家热毒。4.《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5.《本经逢原》: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6.《本草求真》:人中黄。书载功专入胃解毒,以其味甘故也。其解五脏实热,以其气寒故也。

人中黄附方

①辟瘟:人中黄不拘多少,饭为丸,绿豆大,下十五丸。(《松峰说疫》人中黄丸)
②治大热发渴:人中黄兑白糖开水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瘟疫热盛:人中黄,黄连、石膏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呕血吐痰,心烦骨蒸者:人中黄为末,每服三钱,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之。(《丹溪心法》)
⑤治丹毒:人中黄二钱,金银花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生山栀二钱。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河豚、菌毒及一切恶疮:人中黄、酒大黄,末,等分。无灰酒服,须臾泻利,毒即随出,虽大渴,不可饮水。(《本经逢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