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汉语拼音:蕲蛇(qí shé)
别名:大白花蛇、棋盘蛇、五步蛇、百步蛇
英文名:AGKISTRODON
功效与作用: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用法用量: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性味:甘、咸,温;有毒。
归经:归肝经。
配伍经验:当归羌活防风地黄川芎全蝎甘草熟地黄白芷乳香天麻赤芍独活地龙黄芪黄连牛膝没药僵蚕茯苓
相关方剂:虎骨药酒、顽痹酒、人参再造丸蕲蛇酒、牛参丸、人参大再造丸、回生再造丸、复方土鳖虫药酒、回天再造丸白鹿洞方

蕲蛇性状

本品卷呈圆盘状,盘经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气腥,味微咸。

蕲蛇炮制

蕲蛇:去头、鳞,切成寸段。

蕲蛇鉴别

本品卷呈圆盘状,盘经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气腥,味微咸。

蕲蛇采收和储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