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根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春、秋采挖,除去茎苗,去净泥土及细须根,晒干。一般以秋季采者质量为佳。
汉语拼音:Qiàn Cǎo Gēn
别名:血见愁(《土宿本草》),过山龙(《格致余论》),地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药手册》),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江苏植药志》),红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东中药》),小活血龙(《浙江民间草药》),土丹参、四方红根子(《闽东本草》),红茜根(《江苏药材志》)。
功效与作用:治疗慢性气管炎:鲜茜草6钱(干3钱)、橙皮6钱,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或将茜草、橙皮煎汁浓缩压片,每片0.6克(含生药茜草,橙皮各0.5克)。日服3次,每次10~1.5片。皆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3例,一疗程后显效率为40.7%;两疗程后显效率为69.1%。据观察,喘息型疗效略优于单纯型;不吸烟者疗效较高;男性显效率高于女性;年龄小、病程短,病情轻声疗效均较好。茜草的止咳作用较强,祛痰、平喘次之,并有一定的消炎作用;服药后肺部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多数减少或消失。半年后随访1次,显效以上为36.6%,复发率为46.5%。1年后第2次随访,显效以上仍为33.3%,复发率为65.2%。服药期间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经。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畏鼠姑。"②《雷公炮炙论》:"勿犯铁与铅。"③《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④《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⑤《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⑥《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
配伍经验:茜草、甘草、地黄、当归、牡丹皮、赤芍、黄连、麦冬、连翘、沙参、白茅根、茯苓、人参、白芍、黄芩、金银花、紫草、白术、黄芪、大黄
相关方剂:除湿丸、豢龙汤、三黄止血汤、茜草汤、茜草乌龟汤、军门方、凉血五根汤、妇女止痛酒、清热解毒利湿汤、蛤蚧固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