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头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等的块根。
汉语拼音:Cǎo Wū Tóu
别名:堇、芨、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土附子、草乌、竹节乌头、金鸦、五毒根、耗子头
英文名:Kusnezoff Monkshood Root, Common Monkshoo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2.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头风头痛;中风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阴疽肿毒;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性味:辛;苦;热;大毒
归经:心;肝;脾经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各种热证患者及孕妇禁服。
配伍经验:草乌白芷乳香没药附子川乌防风当归川芎天南星地龙五灵脂荆芥木鳖子川乌头麝香细辛僵蚕甘草白胶香
相关方剂:追风饼、金露圆乌金丸化毒丹补肾祛毒散大效小风丹化风丸骨碎补丸消风丸、万金丹

草乌头性状

干燥的块根,一般呈圆锥形而梢弯曲,形如乌鸦头,长约3~7厘米,直径约1~3厘米。顶端平圆,中央常残留茎基或茎基的残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皱缩不平,有时具短而尖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粉性,有曲折的环纹及筋脉小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口尝须特别谨慎,切勿咽下。以个大、肥壮、质坚实、粉性足、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草乌头炮制

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晒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每草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草乌头鉴别

块根横切面:(1)乌头 后生皮层为1-2列金黄色细胞;皮层细胞7-8列,呈长条形,切向延长,其间有少数石细胞散列;内皮层细胞较小。形成层环状,母根上段类圆形,中段类四角形,下段类圆形;子根上段、中段均为多角形,下段不规则形。韧皮部可见异型维管束。木质部导管1-2列,径向排列。中央为髓部。
(2)北乌头 后生皮层为7-8列棕黄色木栓化细胞;皮层为6-8列细胞;皮层内侧有单个散在或2-5个成群的石细胞;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常有不规则裂隙,筛管群随年可见;母根近形成层处的筛管群外围有韧皮纤维群,并有少数石细胞,近内皮层处变有少数石细胞,形状与皮层石细胞同;子根则无纤维及石细胞。形成层环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上、中、下三段相似。木质部导管1-4列或数个相聚,位于形成层角隅的内侧,有的内含棕黄色物。髓部较大。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3.粉末特征:(1)乌头①石细胞近无色或淡黄绿色,类长方形、类方形、多角形或一边斜尖,直径49-117μm,长113-280μm,壁厚4-13μm,壁厚者层纹明显,纹孔较稀疏。②淀粉粒单粒球形、长圆形或肾形,直径3-22μm;复粒由2-15分粒组成。③导管淡黄色,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9-70μm,末端平截或短尖,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有的导管分子纵横连接或粗短扭曲。此外,有后生皮层细胞、纤维等。
(2)北乌头 ①石细胞无色,与后生皮层相连结的显棕色,类方形、类长方形、类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直径20-234μm,长至465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层纹明显,纹孔细,有的含棕色物。②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2-23μm;复粒由2-16分粒组成。③后生皮层细胞棕色,表面观类方形或长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有呈瘤状突入细胞腔。

草乌头采收和储藏

当年晚秋或次年早春采收,将地下部分挖出,剪去根头部洗净,晒干。

草乌头化学成分

1.乌头 块根(母根)含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异塔拉定(isotalatizidine),新乌宁碱(neoline),准噶尔乌头碱(songorine),附子宁碱(fuzil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mesaconi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森布星(senbusine)A,森布星(senbusine)B,14-乙酰塔拉胺(14-acetyltalatisamine),脂乌头碱(lipoaconitine),脂次乌头碱(lipohypaconitine),脂去氧乌头碱(lipodeoxyaconitine),脂中乌头碱(lipomesaconitine),北草乌碱(beiwutine),川附宁(chuanfun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惰碱(ignavine),荷克布星(hokbusine)A及B,尿嘧啶(uracil),乌头多糖(aconitan)A、B、C、D。

草乌头原形态

①乌头,详"川乌头"条。

②北乌头,又名:五毒根、小叶芦、鞿鞡花、蓝乌拉花、蓝花草、百步草。

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块根常2~5块连生,倒圆锥形,长2.5~5厘米,外皮黑褐色。茎直立,光滑。叶互生,有柄;叶片近于革质,全角为卵圆形,长6~14厘米,宽8~9厘米,3全裂,裂片菱形,再作深浅不等的羽状缺刻状分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二面均光滑,或有时微被毛。总状花序,或有时为紧缩的圆锥花序;花萼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长1.5~2厘米,侧萼片长1.4~1.7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4毫米;雄蕊多数,无毛;子房5个,稀有3~4个,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蓇葖果长1~2厘米。种子有膜质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草甸子、灌木丛间、山坡及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草乌头资源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辽宁等地。

草乌头各家论述

1.《药性论》:乌喙,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失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
2.《纲目》: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3.《本草述》:草乌头类,洵为至毒之药,第先圣用毒药以去病,盖期于得当也。如草乌辈之用,固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癖块,阻塞真阳,一线未绝,非是不足以相当而战必克。如瘫痪证,先哲多用之,盖为其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绩耳。
4.《本草求真》:草乌头,《本经》治恶风洗洗汗出,但能去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异性者。至于乌喙,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5.张寿颐:草乌头《本经》谓主中风恶风洗洗,盖仍以外感寒风而言,洗洗读作洒洒,仍是洒浙恶风之候,而后世乃谓可治恶风,以恶字作如字读,岂古人之真旨?要知毒风厉风等症,皆是血热成毒,似此大热大毒之物,胡可妄投,此盖误读古书之谬。惟果是寒湿寒痰,涸阴冱寒,坚凝结聚之症,始可用为佐使,引到病所,以开坚积耳。
6.《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7.《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8.《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XIU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9.《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10.《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11.《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12.《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13.《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14.杨清叟: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能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草乌头附方

①治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分。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黑神丸)

草乌头药理作用

草乌头(品种未鉴定)用小白鼠热板法实验,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与秦艽配伍,其镇痛效力可互相增强。草乌经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响其镇痛效力。甘草、蜂蜜对草乌有解毒作用。草乌与川乌作用基本相同,前者生物碱含量0.425%,后者0.5991%。

多根乌头中提出的总碱,10~20毫克/公斤注射于麻醉犬及兔,从心电图上可见心跳兴奋性及传导发生紊乱。

自准噶尔乌头根中提出的生物碱超过30种以上,准噶尔乌头碱属于Atisine一类,将其4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降低,有时后肢强直性收缩;对兔有弱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用催眠药引起的麻醉时间;用于兔有降温作用;静脉注射可降压,大剂量能阻断神经节,有弱的解M-胆碱样作用。酊剂外用可作为止痛剂,以治疗神经痛、偏头痛等,其止痛作用主要来自乌头碱,毒性极大。

紫草乌

㈠局部麻醉作用:从紫草乌的叶和茎中分离得紫草乌碱,其1%溶液具有局部麻醉作用,效力相当于可卡因的2倍,将紫草乌碱注射于大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周,能产生传导阻滞;对人舌头有麻木和针刺感。将紫草乌碱溶液加热或放置于室温2~3个月之久,均不失效。异乌头碱0.02%溶液对家兔角膜有较弱的局部麻醉作用,将其注射于小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围,能使之产生传导阻滞.但局部刺激明显,且易吸收中毒,故不理想。㈡镇痛作用:用小白鼠热板法作实验,紫草乌碱小且不能提高痛阈,大量始有效,其镇痛指数很低。

林地乌头

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使心收缩加强,频率加快;灌流于离体蛙肝使血管扩张,小量升压,大量则抑制心血管;对饥饿动物能使其体重很快恢复,正常犬、兔口服后体重增加更快。

日本产A.lusidusculum Nakai的成分Lucidusculin能抑制嘌呤类利尿作用,但对盐类利尿剂无影响,与乌头碱有本质的差别。A.gIgas L.et V.极毒,能使放牧的牛死亡;其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抑制运动神经末梢,有类似箭毒样作用。A.spicatum Stapf的根,对注射酵母引起发热的大鼠有解热作用,对小鼠扭体反应及机械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镇痛治疗指数高,说明较安全。A.heterophyllum Wall.的成分Atisine口服或肌肉注射,对发热的家兔无解热作用,静脉注射能轻度降压。

草乌头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总生物碱2毫克),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停药2~3日后可继续用药。孕妇忌用,心脏病慎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窟、神经痛等共64例,总有效率为95.8%以上,大多治疗6~10日疼痛即见减轻,对重症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效果尤为明显。此外又用于感冒发热10例,除2例无效外,均于用药1~3次后收到退热效果。

②用作麻醉、止痛剂生草乌外用可麻醉末梢神经,作为局部麻醉、镇痛之用;与洋金花合用作为全身麻醉剂,似有相互抵销副作用及增强麻醉效果的作用。

【中毒】草乌亦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其表现与川乌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临床应用务宜谨慎。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