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肉

为鳖科动物中华鳖或山瑞鳖的肉。
汉语拼音:Biē Ròu
英文名:Soft-shelled Turtle as food, fresh-water turtle as food
功效与作用:滋阴补肾;清退虚热。主虚劳赢瘦;骨蒸痨热;久疟;久痢;崩漏;带下;症 瘕;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250-500g;或入丸剂。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本草求真》:"入肝。"
用药禁忌:脾胃阳虚及孕妇忌服。①《日用本草》:"与矾石相反。"②《本草备要》:"忌苋菜、鸡子。"③《本草从新》:"脾虚者大忌。"④《随息居饮食谱》:"孕妇及中虚寒湿内盛,时邪未净者切忌之。"
配伍经验:甘草当归白芷赤芍地黄大黄柴胡黄柏桃仁轻粉赤芍药硫黄人参川芎白芍黄芩黄芪木香半夏黄连
相关方剂:鳖肉煎丸长肌膏溃消散、万病太乙归魂散、诸疮一扫光乾坤一气膏疥疮膏、鳖肉猪肚汤、消癖膏、万应济世救苦膏

鳖肉性状

本品呈大小不等的块状,呈肉红色。质地柔软,有腥味。

鳖肉鉴别

(1)取本品鲜肉10g,切碎捣烂,加水适量,加热煮沸2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ml,加茚三酮试液3滴,摇匀,加热煮沸3min,即显蓝紫色,放冷颜色加深。

鳖肉化学成分

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尼克酸3.7毫克。又每100克含维生素A13国际单位。

鳖肉原形态

1.中华鳖,体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成体全长约30-40cm。头尖,吻长,形成吻突呈短管状;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颌缘覆有角质硬鞘,无齿,眼小;瞳孔圆表,鼓膜不明显,颈部可长达70mm以上,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革质软皮,边缘具柔软的较厚的结缔组织,谷称裙边。背面皮肤有突起小疣,成纵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对,肋板8对,无臀板,边缘无缘板相连。背部骨片没有完全骨质化,肋骨与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于肋板外侧。四肢较扁平,前肢5指;内侧三指有外露的爪;外侧二指的爪全被皮肤包裹而不外露,后肢趾爪生长情况亦同,指、趾间具蹼而发达。雄性体较扁而尾较长,末端露出于裙边;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边。泄殖肛孔纵裂。头颈部上面橄榄绿色,下面黄色,下颌至喉部有黄色斑纹,两眼前后有黑纹,眼后头顶部有10余个黑点。体背橄榄绿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黄色,两侧裙边处有绿色大斑纹,近尾部有两团豌豆大的绿色斑纹。前肢上面橄榄绿色;下面淡黄色,后肢上面色较浅。尾部正中为橄榄绿色,余皆为淡黄色。

鳖肉生态环境

1.生活于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库等水域。2.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溪、潭中。

鳖肉资源分布

1.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鳖肉各家论述

1.《别录》:主伤中益气,补不足。

鳖肉附方

①治骨蒸劳嗽:团鱼二个,贝母、前胡、知母、杏仁、柴胡各等分。上药与鱼同煮熟,取鱼连汁食之。将药焙干为末,用骨更煮汁一盏,和药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黄芪六一场,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黄茂六一场调理。(《妇人良方》切鱼丸)②治心腹坚:蚕矢一石,桑柴烧灰,以水淋之五度,取生鳖长一尺者,纳中煮之烂熟,去骨,细擘,锉,更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三。(《补缺肘后方》)③治寒湿脚气,疼不可忍:团鱼二个,水二斗,煮一斗,去鱼职汁,加苍耳、苍术、寻风藤各半斤,煎至七升,去渣,以盆盛熏蒸,待温浸洗。(《乾坤生意》)④治久疟不愈:团鱼一个,去肝、肠,用猪油炖,入盐少许服。(《贵州中医验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