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蚕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
汉语拼音:Bái Jiānɡ Cán
别名:僵蚕(《千金方》),天虫(《药材资料汇编》),僵虫(《河北药材》)。
英文名:White silkworm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性味:味辛;咸;性平
归经:入肝、肺,胃经。
用药禁忌:①《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②《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配伍经验:僵蚕附子白附子天麻麝香防风甘草天南星麻黄当归羌活朱砂牛黄人参川芎蝉蜕白芷乌蛇茯苓半夏
相关方剂:大神丸钩藤饮人参消风散加味青州白丸子大玉容丹升降散乌药顺气散醒脾散牵正散、至圣保命丸

白僵蚕性状

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头部黄褐色,类圆形。足8对,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层为白色,显粉性,内有4个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气,味微咸。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

白僵蚕炮制

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侯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白僵蚕化学成分

白僵蚕含蛋白质、草酸铵,并含赖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等17种氨基酸,镁、钙、锌等28种元素,以及变态活性融激素、促脱皮甾酮和一种色素3-羟基犬尿素(3-hydroxy kynurenine),6-N-羟乙基腺嘌呤(6-N-hydroxy ethyl adenine)。白僵菌菌体含软白僵菌素(tenellin),白僵菌黄色素(bassianin),在培养中氮源顶替竭时,这种色素迅速积累。还含多种环缩醇酸肽类(cyclodepsipeptide)成分:白僵菌环四肽(bassianolide),白僵菌环三肽(beauverilide)A和B,白僵菌环缩醇酸肽(beauverolide)A、B、Ba、C、Ca、D、E、Ea、F、Fa、H、I、Ja、Ka;脂肪酸酰胺成分:棕榈酰胺(palmitamide),硬脂酰胺(stearamide);哌嗪-2-5-二酮(piperazine-2-5-dione)类成会:环(L-异亮氨酸-L-缬氨酸)二肽[cyclo(L-lle-L-Val)],环(L-异亮氨酸-L-异亮氨酸)二肽[cyclo(L-Ile-L-Ile)],环(L-丙氨酸-L-脯氨酸)二肽[cyclo(L-Ala-Pro)];类脂(lipid)成分,其中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以及少量的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此外,白僵菌至少能分泌三种水解酶即脂酶(lipase),蛋白酶(protease)和甲壳质酶(chitinase),能促进穿通受染幼虫表皮,还能合成溶纤维蛋白酶(fibrinolysin),并能利用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草酸铵(ammonium oxalate),枸橼酸铵(ammonium citrate),酒石酸铵(ammonium tartarate)作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无机氮化合物。白僵菌除感染家蚕外,还侵袭玉米螟(Pyrausta nubialis)、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并从中分离出高相对 分子质量的昆虫毒素和环肽类昆虫毒素物质白僵菌素(beauverrician);还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corti coids)。

白僵蚕原形态

家蚕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各横线色稍暗,不甚明显,端线与翅脉灰褐色,后翅较前翅色淡,边缘有鳞毛稍长。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蛾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体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白僵蚕生态环境

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白僵蚕资源分布

分布很广。

白僵蚕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白僵蚕,《本经》味咸,《别录》辛平无毒,然详其用,应是辛胜咸劣,气微温之药也。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足厥阴、手太阴、少阳经。厥阴为风木之位,主藏血,小儿惊痫夜啼,女子崩中赤白,风热乘肝脏也,产后余痛,风寒入血分也,辛能祛散风寒,温能通行血脉,故主如上诸症也。肺主皮毛,而风邪客之,则面色不光润,辛温入肺,去皮肤诸风,故能灭黑gan及诸疮瘢痕也。男子阴疡,风湿浸淫也,辛平能散风热,兼能燥湿,是以主之。

白僵蚕附方

①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白僵蚕药理作用

1.抗惊厥作用:10%煎液2g/kg给小鼠口服,对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由市售白僵蚕、蝉蜕等组成的合剂(即五虎追风散的煎剂)能降低士的宁、戊四氮、可卡因,烟碱等引起小鼠惊厥的死亡数。人工白僵蚕煎剂亦有对抗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的作用。

2.催眠作用: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和兔有催眠作用,小鼠口服0.5g/20g,皮下注射0.25g/20g,约等于50mg/kg苯巴比妥皮下注射的催眠效力。

3.僵蛹的药理作用:僵蛹对抗小白鼠由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效果是明显的,结果与白僵蚕一致。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但僵蛹与白僵蚕的结果一致。两个结果中僵蛹都略优于白僵蚕。此外,僵蛹尚能抑制小白鼠肉瘤-180(需进一步肯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虽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由于,僵蛹来源方便,故可用以代替白僵蚕。

4.原蚕蛾的药理研究:原蚕蛾的毒性甚低。对未成年雄性小鼠体重增长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增加去势小鼠和去势大鼠的前列腺一贮精囊、包皮腺的重量,表明具有雄激素样作用。

白僵蚕临床应用

①治疗糖尿病

内服僵蚕丸,轻度患者每次1克,每日3次,中、重度每次2克,每日3~4次。观察9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8个月。经治2~5个月,全部病例的尿糖、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自觉症状消失,饮食及体重增加,全身有力,精神状况显着好转。停药或过度饮食及疲劳仍有复发的可能,故治疗后需保持一定的维持量(2克/日)。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②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生僵蚕5钱,研成细末,用陈醋调匀,涂发炎部位及其周围,1日数次,保持湿润,直至肿块消散,一般症状缓解为止。另以金银花、蒲公英各2两,分次煎服或代茶。曾治17例,多数为炎症早期,除1例发病第5日就诊者仍化脓外,余16例均消散而愈,其中2例曾并用青霉素。一般用药2~3天症状缓解,肿块变软,5~8天肿块消失。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