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汤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

功能主治:解肌祛风,去阴通阳。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调养如桂枝汤法。

运用:胸痹者,加薤白、瓜篓;恶寒无汗者,加麻黄、紫苏叶;郁而发热者,加石膏、知母;口渴、脉促者,加麦冬、知母。若见微恶寒而不发热者,阳虚征兆已现,再加附子,温经复阳。可以用于肺心病之心悸,冠心病之胸闷,胸痛,风心病之心悸、气短,体虚型感冒,妇人产后汗出尤多等病证二见上述证机者。

方解:本方为桂枝汤去芍药而成,主治太阳表证误下而兼见脉促胸满者。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通泄为阴,本方辛甘相合,乃保胸阳,宣卫阳之剂。方中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宣通胸中阳气;生姜辛散,助桂枝解表通阳;大枣甘缓,合甘草益气和中;姜草又能调和营卫太阳表证误下而致胸阳受损,外邪陷入胸中,故宜姜、桂之辛散而解表;下后里虚故宜草、枣之益气和中;去芍药之酸苦阴柔之品,恐其敛邪,又恐其酸收而滞姜、桂之辛散,有碍阳气之宣统,故去而不用。

方歌: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提示:若已有结胸证或无太阳中风的胸阳不振、阴虚内热或热盛者禁用。服药期间,禁用乌梅等酸涩之品。煎煮药物时,最好先煮附子约10-20分钟后再加入他药,以减附子之毒性。

出处:《伤寒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