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等的全体。
汉语拼音:Qiū Yǐn
别名:蠖蚓、竖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诱注),附蚓、寒蟪、寒蚓(《吴普本草》),蜿螾、引无(《广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土龙(《别录》),地龙子(《药性论》),地龙(《圣惠方》),朐躵、土螾(《纲目》),虫蟮(《贵州民间方药集》)。
功效与作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烂、化水或研末调敷。
性味:咸,寒。
归经:入肝、脾、肺经。
用药禁忌:①《药对》:"畏葱、盐。"②《本草经疏》:"伤寒非阳明实热狂躁者不宜用,温病无壮热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黄疸缘大劳,腹胀属脾肾虚,阴虚成劳瘵者,咸在所忌。"
相关方剂:神效金珠丸、泥金刮毒膏、消块神丹、蚯蚓茶、蚯蚓茶油涂剂

蚯蚓性状

①广地龙

蚯蚓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漂净,及时捞出,晒干,切段。

蚯蚓化学成分

各种蚯蚓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广地龙含G-羟基嘌呤等。蚯蚓又含含氮物质如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以及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胆碱,胍等。

蚯蚓原形态

①参环毛蚓

蚯蚓各家论述

①《纲目》:"蚯蚓,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蚯蚓附方

①治伤寒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饺汁及水煎之,并善。(《补缺肘后方》)

蚯蚓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

广地龙酊剂,干粉混悬液、热浸液、煎剂等对麻醉犬、大鼠、猫及慢性肾性高血压大白鼠均表现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犬和猫静脉注射地龙后的降压作用有急速耐受现象,但口服及临床应用则无。其降压原理可能是由于直接作用于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或通过某些内感受器反射地影响中枢,引起部分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地龙B1对麻醉犬、兔以及正常和肾型高血压大白鼠均有显着的降压作用,先出现轻度的短暂而骤然的血压降低,继以略升,随后又出现缓慢而持久的下降,它与酊剂的作用并不完全一致,但仍保存着酊剂中主要降压成分,而酊剂的降压作用又较次黄嘌呤强而持久。也有报道从地龙中提出的成分可使血压降到零,动物死亡。蚯蚓解热碱可使兔血压缓慢下降,如静脉注射可产生休克样血压下降。甘肃和政县所产直隶环毛蚓和日本杜拉蚓有同样的降压效果。用海州常山和广地龙按2:1制成混悬液及混合液,两者对降压可起协同作用。地龙水、醇、丙酮提出成分亦有一过性或中等度的降压作用。

②对平滑肌的作用

从广地龙中提得一种含氮的有效成分,对白鼠及家兔肺灌注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拮抗组织胺及毛果芸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静脉注射于豚鼠,50%的动物可耐受致死量的组织胺。近年制备的注射液对豚鼠肺灌流实验,亦表明有支气管松弛作用,对组织胺喷雾所致豚鼠哮喘有保护作用;能对抗组织胺对豚鼠离体肠管的收缩作用。但从广地龙中提出一种引湿性淡黄色针状结晶,对离体和在位子宫均能增高紧张度,引起痉挛性收缩,静脉注射或灌胃可使子宫瘘管的收缩波明显增大,说明此物质对子宫纵行肌似有更强的作用,此结晶对兔在位肠管有强烈兴奋,大鼠离体后肢灌流能强烈收缩血管,大剂量引起豚鼠支气管轻度收缩。日本报告在对多种离体平滑肌脏器及兔耳的实验中,证明地龙浸出液的直接作用为使血管收缩,而中枢作用则使血管扩张。

③解热作用

蚯蚓水浸剂及蚯蚓解热碱对大肠杆菌毒素、温刺引起的人工发热之家兔,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但对二硝基酚引起之发热则无影响。其解热原理:首先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续发的使散热增加,同时体内产热也增加,但前者超过后者,因而体温下降。

④镇静、抗惊厥作用

热浸液、醇提溶液对小白鼠及兔均表现镇静作用,地龙对五甲烯四氮唑及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有拮抗作用,对兔,小鼠的电惊厥也能对抗,如与海州常山合用,在对抗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有协同作用,但不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其乙醇浸出液并不影响蟾蜍的脊髓反射和谢切诺夫反射。广地龙和皖地龙。地龙内脏和表皮在抗惊厥的强度上并无差别。注射地龙浸出液后家兔血清钙含量降低,对血清钾和胆碱酯酶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外,水浸、乙醇或丙醇提取物之水溶成分对兔角膜有麻痹作用。

毒性早年日本报道蚯蚓毒素及蚯蚓解热碱均有毒性。广地龙注射液用相当于人剂量的450~720倍注射于小白鼠及豚鼠尾静脉或腹腔,均无死亡,小白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方95~115克/公斤。其内脏粉热浸液给小白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38.5克/公斤,以地龙粉10毫克/公斤给大白鼠灌胃,45天未见任何毒性,地龙对兔,小鼠,犬灌胃或静脉注射均说明毒性较低。甘肃和政地龙与广地龙毒性亦无差别.地龙与海州常山合用,其急性及至急性毒性方面并不表现增强。地龙B1可使家兔肾脏排泄功能(酚红试验)轻度降低。

另曾报道一种地龙的浸剂肺灌注(豚鼠)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

蚯蚓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应用地龙注射液、复方地龙注射液及口服地龙粉治疗无产重并发症的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据52例的观察,显效者25例(48.1%);另据101例统计,控制不发者44例,显效者17例,共占60%;又据54例分析,显效21例(40%)。用法:地龙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干地龙1.5克),第1次肌注1毫升,如无不良反应,第2天可改为2毫升,每日1次,连续注射1~2个月。复方地龙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于地龙4克,黄芩素4毫克),每日肌注2毫升,连续注射1~2周,症状初步控制后,改为隔日注射1次,注射30针为一疗程。口服地龙粉(炒熟后研),每次3~4克,日服3~4次,温开水送服,最大量1次可服9克。据临床观察,地龙粉及注射液对哮喘具有一定的解痉、平喘作用,痰多的病人,可使痰易咳出,口服粉剂后患者胸闷可见逐渐减轻。复方地龙注射液对"热喘"(舌质红,苔较厚,痰粘黄)患者的疗效较满意。地龙注射液未见严重全身反应。但对于高度过敏体质的患儿,要提高警惕,第一针注射时须观察10~15分钟再离开,如发生过敏反应,可及时处理。在应用上述复方地龙注射液时曾碰到1例典型的过敏反应(经皮内试验对照核实),由于抢救及时,始使症状逐渐消失。

此外,亦可用30%地龙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急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每次0.5~1.0毫升注射于中府穴,病情重者加用定喘穴,或单用定喘穴。注射深度5~8分(同身寸),每日注射1~2次,6天为一疗程。凡双穴者每次取1穴,交替注射。另有用50%地龙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气管炎,每日1次,在双侧肺俞穴交替注射,10天为一疗程,共治93例。总有效率:单纯型58.9%,喘息型38.9%;其中显效者单纯型2例,喘息型4例。或用地龙焙干研粉,猪胆汁煎煮浓缩烤干研末,两者按6(地龙):4(猪胆)比例,混合装胶囊,或蜜制成丸;每次5分,日服3次;共治慢性气管炎365例,总有效率:单纯型74.4%,喘息型67.5%,其中显效者单纯型22例,喘息型31例。

②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将白颈蚯蚓去其体外脏泥,置玻杯内,加等量白糖腌渍。由于白糖的作用,蚯蚓逐渐分泌出白黄色粘液;约15~20分钟后,即失去活力而死亡。然后用玻棒用力搅拌,即成糊状灰棕色的蚯蚓糖浆,装瓶备用。用时将此糖浆直接涂于肿胀处,再用纱布覆盖固定。约2~3小时换1次,以保持患处湿润为度。每次换药前须先用冷盐开水清洗皮肤。一般于治疗后1~3天内退烧、退肿。

③治疗高血压病

取干地龙40克,捣碎投入60%酒精100毫升中,每日振荡2次,浸渍72小时以上,备用。服用时过滤去渣,使成40%地龙酊。每次10毫升,日服3次。不能饮用酊剂者,改用纯地龙粉水泛为丸(外加少量赋形剂),每次3~4克,日服3次。可连续给药30~60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另据报道,有用地龙半提纯品"地龙B1液"每次2毫升(含生药8克),日服3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降压有效率在90%以上,对照组(用双氢氯散疾)降压有效率为72.7%;对症状的改善地龙B1有效率为79%.对照组为70%。应用本品未发生明显副作用。

④治疗下肢溃疡

用蚯蚓若干条,浸于清水中吐净泥土,取出置于纱布上吸净体外水分投入清洁容器内,加适量白糖(蚯蚓2份,糖1份),静置,蚯蚓即逐渐析出体液而萎缩。1~2小时后,去蚯蚓,将所得液体过滤,不必消毒。平时需保存于冰箱或阴凉处,时久则变质不可用。临用时以适当大小的纱布块2~3层,浸湿蚯蚓糖浆敷于患处,外加油纸包扎。每日用滴管将蚯蚓糖浆直接滴于纱布上数次,以保持其湿度,隔数日换纱布1次。另有1例下腿溃疡患者,病程27年,经予白颈蚯蚓每日吞服1条(冷开水洗净,以温开水浸软的豆腐衣包裹,食前吞服),先后共吞服800余条,溃疡愈合。

⑤治疗骨折

对股骨干骨折局部敷地龙浆,内服地龙接骨丸。一般敷药后患处感到发凉、舒服,可在1小时内获得止痛效果,24小时后肿胀消退,为骨折早期整复固定创造了有利条件。制剂及用法:㈠地龙浆:取新鲜地龙数十条,清水洗净,取出加1/3的白糖,捣成糊状,加冰片少许即成。用时涂于数层纱布上敷患处,整复前每日更换1次,如有伤口应避开。㈡地龙接骨丸:取干地龙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山药粉为衣。每次2钱,日服2次。

⑥治疗丹毒

用活地龙5份,食糖1份,加适量凉水同拌,使蚯蚓自溶成糊状;或按此比例捣烂成糖泥。涂擦或外敷患处,每日2~3次。共治20余例,均于2~3日痊愈。

⑦治疗沙眼

用白颈蚯蚓数条,放在冷开水中反复洗涤,去净泥土,放入大口玻璃瓶中,按蚯蚓体重加入1/10药用氯化钠,蚯蚓体液即行渗出;半小时后抛弃蚯蚓,将体液过滤,再在60℃的温水中进行间歇的水浴加温,每次30分钟,反复3~4次即可,冷却后放低温处或冰箱储藏。用时以消毒棉签浸沾药液,在充分暴露的结膜上轻轻涂抹,或放在眼药瓶内点眼亦可,每日点眼或涂抹2~3次。治疗37例,全部治愈。疗程平均10.4天。所治病例中,有3例并发沙眼性眼睑下垂,在用药后6~7天消失,眼裂恢复正常。另以30%氯化钠溶液滴眼治疗10例作对照,治疗10天,未见任何改变。

此外,有用蚯蚓糖糊治疗带状疱疹,每日外搽1次,用药后能立即减轻疼痛,庖疹逐渐干燥,一般5~8日痊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