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食子

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植物没食子树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通常于8~9月间,采集尚未穿孔的虫瘿,晒干。
汉语拼音:Méi Shí Zǐ
别名:墨石子(《雷公炮炙论》),无食子(《药性论》),没石子(《子母秘录》),无石子(《酉阳杂俎》),麻茶泽(《方舆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 infectoria Oliv.
功效与作用:涩肠;固精;止咳;止血;敛疮。主久泻久痢;遗精;盗汗;咳嗽;咯血;便血;痔血;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口疮;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撒或调敷。
性味:苦;性温
归经:入肺、脾、肾经。
用药禁忌:1.凡泻痢初起,湿热内郁或有积滞者忌服。2.《本草经疏》:赤白痢由于湿热郁于肠胃,兼积滞多者不宜用。3.《本草从新》:性偏止涩,不宜多用独用。
配伍经验:地黄槐角石膏茯苓黄连熟地黄何首乌干姜香附枸杞子莲子诃子五加皮骨碎补石榴皮百药煎当归麦冬山药厚朴
相关方剂:长春真人保命服食方、乌须黑发药酒、长春真人保命丹、一醉不老酒、固齿丹、乌须固齿方、二和丸、没食子圆、新方乌头药、乌头麝香油

没食子性状

干燥虫瘿,略呈球形,有短柄;直径1~2.5厘米,外表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状突起。质坚厚,断面不平坦,呈黄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常见有幼蜂的尸体。虫已飞出者,则中间有一孔道,与表面的小孔相连,内部并遗有虫壳。无臭,味涩而苦。以个大,体重,色灰者为佳,已穿孔者,品质较次。

没食子炮制

洗净,晒干,捣碎。

没食子采收和储藏

通常于3-9月间,采集尚未穿孔的虫瘿,晒干。

没食子化学成分

含没食子虫瘿含土耳其没食子鞣质(turkish gallotannin)50-70%,没食子酸2-4%及并没食子酸、树脂等。又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桦脂甲酯(methyl oleano-late).

没食子原形态

寄生动物 体小,长约6mm。色黑。头部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正直而细长,翅2对,膜质,透明;前翅无缘纹,翅脉亦少,静止时平叠。足3对,发达。腹部呈球形而侧扁;雌虫的腹下有直沟,中藏产卵器。幼虫形如蛆,体极微小。没食子蜂寄生于没食子树上,当雌虫产卵时,先以产卵器刺伤植物的幼芽,旋即产卵于伤口中,至孵化成幼虫后,能分泌含有酶的液体,使植物细胞中的淀粉迅速转变为糖类,从而刺激植物细胞的分生。当幼虫周围细胞中的淀粉粒消失,遂收缩而形成虫瘿,幼虫成长后,即穿孔飞去。

没食子资源分布

产希腊、土耳其、伊朗等地。

没食子各家论述

1.《本草求真》:没食子,功专入肾固气,凡梦遗、精滑、阴痿,齿痛,腹冷泄泻,疮口不收,阴汗不止,一切虚火上浮,肾气不固者,取其苦以坚肾,温以暖胃健脾,俾气按纳丹田,不为走泄,则诸病自能克愈矣。至书所云安神定魄,亦是神气既收,不为外浮之意。他如烧黑灰煎汤,以治阴毒,合他药以染须发,为末以擦牙齿,皆是赖其收涩之力,以为保护。
2.《药性论》:治大人小儿大腹冷、滑利不禁。
3.《唐本草》:主赤白利,肠滑,生肌肉。
4.《海药本草》:主肠虚冷痢,益血生精,和气安神,治阴毒痿,烧灰用。

没食子附方

①治小儿洞泄下痢,羸困:没石子(微煨),诃黎勒(煨)用皮半两。为细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普济方》没石子散)

没食子药理作用

经丙酮处理的没食子甲醇提取物对大鼠有止痛作用,并可显着降低家兔血糖浓度。氯仿-甲醇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踏板实验表明该提取物对运动协调性有影响,睡眠实验表可显着协同延长巴比妥的睡眠时间。此外,该提取物可延缓震颤素诱导的震颤发作时间并减弱其程度,有中等程度的抗震颤作用。完全阴断离体蛙坐骨神经传导而表现明显局部麻醉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