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利叶

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叶。5~6月开始,摘取青绿色的老叶,哂干。通常每株每次可采叶4~5片,每隔15天左右采一次。
汉语拼音:Lónɡ Lì Yè
别名:龙舌叶、龙味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龙脷叶(《广州植物志》)。
英文名:Dragons Tongue Leaf, Leaf of Dragons Tongu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ropus rostratus Miq.[S.changianus S.Y.Hu;S.spatuifolus Beille]
功效与作用:①《陆川本草》:清肺,治肺热咳嗽。②《南宁市药物志》: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内伤肺痨失音。喉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
性味:①《陆川本草》:性平,味淡。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归经:肺经

龙利叶性状

干燥叶呈卵状或倒卵状披针形,似舌状,先端钝或浑圆而有小尖,基部短尖近圆形,全缘,枯黄色或黑绿色,叶背中脉突出,侧脉羽状,网脉子近边缘处合拢。纸质,较厚。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佳。

龙利叶鉴别

干燥叶呈卵状或倒卵状披针形,似舌状,先端钝或浑圆而有小尖,基部短尖近圆形,全缘,枯黄色或黑绿色,叶背中脉突出,侧脉羽状,网脉子近边缘处合拢。纸质,较厚。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佳。

龙利叶采收和储藏

5-6月开始,摘取青绿色老叶,晒干。通常每株每次可采叶4-5片,每隔15d左右采1次。

龙利叶原形态

常绿小灌木,高达40厘米。小枝蜿蜒状,有不明显的小柔毛。叶互生,具短柄;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而有小凸尖,基部短尖或近浑圆,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榄绿色,中脉基部初被微柔毛,后变秃净;托叶小,三角形,老熟时草黄色。花单性,暗紫色,丛生于叶腋内或排成一极短的总状花序;花柄稍较花萼为短或略长;雌花萼6裂。裂片宽2~3毫米,外面3枚近匙形,钝头,内面3枚阔倒卵形,稍小;子房3室,花柱3,纤细,广2歧;雄花萼6裂,较小,与雌花同形,雄蕊3,花丝结合,药椭圆状。蒴果具垣柄,状如豌豆,几为增长的宿萼所包藏。

龙利叶资源分布

广东、广西有栽培。产于广东,广西。

龙利叶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清肺,治肺热咳嗽。
2.《南宁市药物志》: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内伤肺痨失音,喉痛。

龙利叶附方

①治痰火咳嗽:龙利叶和猪肉煎汤服之。(《岭南采药录》)
②治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支气管哮喘:龙舌叶二至四钱(鲜用三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龙利叶药理作用

10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