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以9~11月产者为佳。将块茎挖出,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横切成厚约1~1.5厘米之片,晒干。
汉语拼音:Huánɡ Yào Zǐ
别名:黄药、黄药根、苦药子、山慈姑、金线吊虾蟆、红药子、黄独根、苦卡拉、蓑衣包、黄狗子、猴姜七、毛卵砣、金线吊葫芦、金线吊蛋、黄金山药、薯瓜乳藤、铁秤砣、狗嗽、土芋
英文名:Airpotato Yam Rhizome
功效与作用: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数;或磨汁涂。
性味:苦,平。①《日华子本草》:凉。②《开宝本草》:苦,平,无毒。③《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用药禁忌:《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痈疽发时不焮肿、不渴、色淡、脾胃作泄者,此为阴症,当以内补为急,解毒次之,药子之类宜少服,止可外敷。"
配伍经验:甘草大黄山豆根地黄黄连龙胆寒水石紫河车茯苓黄芩薄荷黄柏栀子百药煎草龙白药白药子马鬃当归川芎
相关方剂:攻癌夺命汤、活络油膏、消痈酒、灵仙龙草汤地血散藻药散胜冰丹、五子黄柏酒、复方黄药子酒、舒筋活血膏

黄药子性状

多为横切厚片,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7cm,厚0.5-1.5cm。表面棕黑色,皱缩,有众多白色、点状突起的须根痕,或有弯曲残留的细根,栓皮易剥落;切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平坦或凹凸不平。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并散有橙黄色麻点。气微,味苦。以片大、外皮棕黑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黄药子炮制

拣净杂质,剪去须毛,洗净,润透后切成小块,晒干。

黄药子鉴别

(1)取本品粗粉0.5g,加水5ml,振摇后,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液2滴,显绿色,并产生絮状沉淀。(检查酚类和鞣质)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热浸约10min,滤过。取滤液滴在滤纸上,加1%香草醛盐酸试液,显淡紫色。(检查萜类) (3)另取上述乙醇滤液,滴在滤纸上,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加热后显粉红色。(检查萜类、内酯等) (4)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3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h,滤过。滤液浓缩后作供试液。另取黄药子乙素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无水乙醇-环已烷(20:1,5:1)展开,喷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110℃烤10min,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樱红色斑点。

黄药子化学成分

含黄药子素(diosbulbin)A-H,8-表黄药子素E乙酸酯(8-epidiosbulbin E acetate)。薯蓣皂甙元(diosgenin),D-山梨糖醇(D-sorbitol),2,4,6,7-四羟基-9-10-二氢菲(2,4,6,7-tetrahydroxy-9,10-dihydro phenanthrene),2,4,5,6-四羟基菲(2,4,5,6-tetrahydroxyphenantyhrene),4-羟基-(2-反-3',7'-dimethylocta-2',6'-辛二烯基)-6-甲氧基苯乙酮[4-hydroxy(2-trans-3',7'-dimethylocta-2',6'-dienyl)-6-methoxyacetophenone],4,6-二羟基-2-O-(4'-羟丁基)苯乙酮[4,6-dihydroxy-2-O-(4'-hydroxybutyl)acetophenone],二氢薯蓣碱(dihydrodioscorine),蔗糖,还原糖,淀粉,皂甙,鞣质等。

黄药子原形态

黄独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至长圆形,近于土面,棕褐色,表面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茎圆柱形,左旋,无毛。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5-16(-26)cm,宽2-14(-26)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叶腋内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的球形或卵圆形珠芽(零余子),直径1-3cm,外有圆形斑点。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基部花序延长排列成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长20-50cm,退化雄蕊6,长仅为花被片的1/4。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长1.5-3cm,宽0.5-1.5cm,两端圆形,成熟时淡黄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点。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的顶端,种翅栗褐色,向种子上方延伸,呈长圆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黄药子资源分布

生于山谷、河岸、路旁或杂林边缘。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台湾等地。在河北、山东等地有栽培。主产湖北、湖南、江苏。此外,河北、山东、浙江、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亦产。

黄药子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②《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今人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明矣。

黄药子附方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
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
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
④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
⑤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
⑥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扁鹊心书》黄药子散)
⑧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⑨治瘿气: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门方》)
⑩降气治胃痛: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⑾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⑿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⒀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⒁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⒂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⒃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水煎,调些酒服。(《福建中草药》)
⒄治百日咳。黄药子三至五钱。冰糖为引,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黄药子药理作用

①对甲状腺的影响

将含2~10%的黄药子饲料喂养正常大白鼠,4周后对体重及甲状腺功能(基础代谢、甲状腺重量及其含碘量)均无影响;黄药子对硫氧嘧啶与磺胺吡啶等抗甲状腺药物所造成的甲状腺肿(体重、基础代谢率、甲状腺重量及含碘量、血清蛋白结合碘等指标)无影响,而对0.1%硫氰酸钾造成的轻度甲状腺肿有对抗作用,黄药子对缺碘食物所致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表现在肿大的甲状腺重量减轻、腺组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增加,对大白鼠自发性甲状腺肿亦能改善,黄药子的此项治疗作用可能是其中含碘所致。从湘西购得的黄药子每公斤含碘量14.3毫克,若一个病人每日服黄药子2钱,其中含碘约90微克,比人的日需量高些,无疑会增加甲状腺聚碘,迅速合成甲状腺素,血中甲状腺素浓度增加,抑制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素,肿大的甲状腺因之缩小。但用含碘量较高的红药子(与黄药子同科)进行实验,不能解除硫氰酸钾的致甲状腺肿作用。

②其他作用

黄药子酊剂与煎剂对离体蛙心和在位蛙心均有抑制作用,对离体兔肠亦表现抑制,对未孕家兔与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出现强直性收缩与节律性收缩,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被苯海拉明所取消。黄药子上述作用酊剂较煎剂强而快。黄药子根茎的丙酮提取物注射于大鼠腹腔,可抑制进食。干的气性球根含皂甙,对豚鼠血的溶血指数为1:30。

黄药子临床应用

①治疗甲状腺肿

对各种类型的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制剂用量各地不尽相同,观察对象亦有差异。㈠用黄药子半斤,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毫升(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或将黄药子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顿服。10天为一疗程,停药3~5日再行第二、三疗程。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颈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㈡用未经炮制的黄药子炖服,每日5钱,连服5~8周。观察25例甲状腺腺瘤,治疗后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著缩小,1例停药后复发,但再次治疗,仍有效果。部分病例服药后诉口干。㈢黄药子漫酒(每升浸液含生药200克),每日100毫升分3~4次服。一般腺瘤总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应服3个月以上。治疗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性质不明的甲状腺肿2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颈围直径缩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副反应:2例有消化道反应,恶心严重,影响服药;2例因肝细胞损害出现黄疸,多因剂量过大所致。故服药总量达3升时应停服10天,并检查肝功能情况,若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认为黄药子酒对甲状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术摘除,对于甲状腺癌,配合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㈣将黄药子制成流浸膏,每日3~6毫升(每3毫升相当于原生药1钱),分3次于食后服。治疗甲状腺中毒症26例,4例临床症状于用药后2~3天消失。21例平均于用药后4~6天显著进步,1例无效。大部分病例基础代谢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颈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各地经验均证明,疗效与年龄、病程有关。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的,疗效较好。

②治疗百日咳

取鲜黄独根块或果实3~5钱(3~5岁小儿用量),加冰糖3钱炖服。日服1剂,治疗50余例均痊愈。另有用黄药子果(切片)3~5钱,加水400毫升,冰糖适量炖服,每日2次,用于镇咳有良好效果。观察78例咳嗽患者,痊愈69例。好转7例,无效2例。一般服药1~2天即可奏效,顽固性干咳可连服4天。对炎症明显的咳嗽患者,宜酌情加用抗感染药。。③治疗食道癌、胃癌

取黄药子10两,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毫升。分数次服。治疗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28例,用药后18例自觉症状基本好转,其余亦明显好转。个别服药酒后,发现对肝脏有不良影响。又报道以黄药子针剂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