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壳

为竹蛏科动物缢蛏一筹莫展竹蛏、大竹蛏、细长竹蛏等的贝壳。
汉语拼音:Chēnɡ Ké
别名:蛏子壳
英文名:Razor clam shell
功效与作用:①《纲目拾遗》:"治喉风急痹。"
用法用量:内服:煅布性研末入散剂,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吹喉。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肺;胃经

蛏壳性状

(1)缢蛏壳,贝壳类长方形。壳长40-85mm,壳宽13-26mm。壳顶位于背缘前端约1/3处,背腹缘近于平行,前、后端圆形。外表面生长线明显,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被有黄绿色的外皮;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右壳具主齿2枚,左壳具主齿3枚,中央1枚大而分叉。质硬而脆。味微咸。

蛏壳原形态

1.缢蛏,贝壳长圆柱形,薄而脆,几半透明,一般壳长40-85mm,高约为长的1/3,宽为长的1/5-1/4。壳顶略靠背缘前端,约壳长的1/3处。背腹缘近平行,前后端稍圆,两壳关闭时前端开口。于壳顶稍后有棕黑色的纺锤状韧带,短而突出。自壳顶起斜向腹缘的中央部有一条凹沟,故名缢蛏。壳表被有一层黄绿色壳皮,顶部壳皮常脱落而呈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白色,壳顶下面有与壳表斜沟相应的隆起。铰合部小,左壳具3枚主齿,中央1枚较强大,分叉;右壳具2枚主齿,前面1枚与壳面垂直,后面1枚向后倾斜。外套痕显着,外套窦宽、深,前端呈圆形。闭壳肌痕三角形,前痕较小;后痕较大。足部发达,两侧扁,呈斧状,尖端平,形成一椭圆形的跖面。水管2条,长而分开,末端均有触手。

蛏壳生态环境

1.喜栖息于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或有少量淡水流入的内湾,埋栖于中、低潮区软泥沙滩,一般潜入深度为100-200mm。主要以硅藻为食料。雌雄异体,繁殖期为8-11月。2.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至浅海的沙质海底。埋栖深度200-300mm。雌雄异体,春、夏季之交流电繁殖。3.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埋栖深度300-500mm,洞穴斜,与地面约成70°-80°角。4.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埋栖深度约300mm。

蛏壳资源分布

1.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等地已人工养殖。2.我国南冯沿海均有分布。3.我国沿海均有分布。4.我国分布于北部沿海(连云港以北)。

蛏壳各家论述

1.《纲目拾遗》:治喉风急痹。

蛏壳附方

治咽喉一切急症:蛏壳置瓦上,日晒夜露,经年取下,色白如雪,捣细,水漂净,末,晒干,同冰片吹喉。(《万选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