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

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 (Tobl.) Rehd.,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汉语拼音:Chánɡ Chūn Ténɡ
别名:土鼓藤(《本草拾遗》),龙鳞薛荔(《日华子本草》),尖叶薜荔(《普济方》),三角风;三角尖(《纲目》),上树蜈蚣(《分类草药性》),爬墙虎、械枫、尖角枫、山葡萄、狗姆蛇(《中国树木分类学》),钻天风(《四川中药志》),百脚蜈蚣(《中国药植图鉴》),钻矢风、枫荷梨藤(江西《草药手册》),风藤草(《西藏常用中草药》),犁头南枫藤、三角箭、土枫藤、散骨风、三叶木莲(《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英文名:Chinese Ivy Stem
功效与作用:祛风;利湿;平肝;解毒。主风湿痹痛;瘫痪;口眼呐斜;衄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疔疖痈肿;肝炎;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15g,研末;或浸酒,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配伍经验:钩藤风藤三角风
相关方剂:常春藤酒

常春藤性状

怀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1.5cm,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有横长皮孔,嫩枝有鳞片状柔毛;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裂片状,黄白色。叶互生,革质,灰绿以,营养枝的叶三角状卵形,花枝和果枝的叶椭圆状卵形、椭圆状披地形。花黄绿以。果实圆球形,黄色或红色。气微,味涩。

常春藤化学成分

茎含鞣质(12.01%)、树脂。叶含常春藤甙、肌醇、胡萝卜素、糖类;还含鞣质29.4%。

常春藤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长3-20cm。茎灰棕色功黑棕色,光滑,有气生根,幼枝被鳞片状柔毛,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单叶互生;叶柄长2-9cm,有鳞片;无托叶;叶二型;不能枝上的叶为三有状卵形或戟形,长5-12cm,宽3-10cm,全缘或三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披针形,条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卵形或圆卵形,全缘;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宽圆形、心形;叶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两面均明显。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直径1.5-2.5cm,有花5-40朵;花萼密生棕以鳞片,长约2mm,边缘近全缘;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3-3.5mm,淡黄白色或淡绿白以,外面有鳞片;雄蕊5,花丝长2-3mm,花药紫色;子房下位,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盘隆起,黄色。果实圆球形,直径7-13mm,红色或黄色,宿存花柱长1-1.5mm。花期9-11月,果期翌年3-5月。

常春藤资源分布

野生于山野,多攀援于大树或岩石上,庭园常有栽培。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及西南各地。

常春藤附方

①治肝炎: 常春藤、败酱草,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②治关节风痛及腰部酸痛: 常春藤茎及根三至四钱,黄酒、水各半煎服;并用水煎汁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产后感风头痛: 常春藤三钱,黄酒炒,加红枣七个,水煎,饭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④治疗疮黑凹: 用发绳扎住,将尖叶薛荔捣汁,和蜜一盏服之。外以葱蜜捣敷四围。(《圣惠方》)⑤治一切痈疽: 龙鳞薜荔一握。研细,以酒解汁,温服。利恶物为妙。(《外科精要》)⑥治衄血不止: 龙鳞薜荔研水饮之。(《圣济总录》)⑦托毒排脓: 鲜常春藤一两,水煎,加水酒兑服。(江西《草药手册》)⑧治疔疮痈肿: 鲜常春藤二两,水煎服;外用鲜常春藤叶捣烂,加糖及烧酒少许捣匀,外敷。 (江西《草药手册》)⑨治口眼喎斜: 三角风五钱,白风藤五钱,钩藤七个。泡酒一斤。每服药酒五钱,或蒸酒适量服用。(《贵阳民间药草》)⑩治皮肤痒: 三角风全草一斤。熬水沐浴,每三天一次,经常洗用。(《贵阳民间药草》)11.治脱肛: 常春藤二至三两,水煎熏洗。(江西《草药手册》)

常春藤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苏联产常春藤有镇静作用。另一种常春藤则含皂碱体,对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