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肝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肝脏。
汉语拼音:Chán Chú Gān
英文名:Toad liver
功效与作用:①《医林纂要》:"治痈疽疔毒,取其(蟾蜍)肝敷之,数易亦愈。"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内服:煎汤,1-2个。
性味:味辛;苦;甘;性凉
归经:心;肝经

蟾蜍肝原形态

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着;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蟾蜍肝生态环境

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2.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蟾蜍肝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蟾蜍肝各家论述

1.《医林纂要》:治痈疽疗毒,取其(蟾蜍)肝敷之,数易亦愈。

蟾蜍肝附方

治麻疹出不透,或迟迟不能出齐,出后很快消失,发热不退或增高:癞虾蟆肝一至二个。水煎服,一至二次即可。(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