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豉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豉27g,荆芥1握,麻黄22.5g(去根节),葛根30g(锉),栀子仁22.5g,石膏90g(捣碎绵裹),葱白7茎(切),生姜 15g(切),粳米 54g。

做法:先煎诸药,去渣取汁,后入米煮作稀粥。

功效:袪风清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而见恶寒、壮热、头痛、身痛、无汗、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浮数等症。

食法:空腹温服,服后卧床温复,得微汗出为度。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外感风寒,内有蕴热。外有风寒束表,毛窍闭塞,卫气郁极,故出现恶寒、壮热、头痛、身痛、无汗等,急需开皮毛以发散风寒之邪;内有蕴热,故出现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急需清泄里热以除蕴积之邪。本方选豆豉为主料,既能宣散解表以除外感之邪,又能清里除烦以消蕴积之热。再加用麻黄、荆芥、葱、姜,以助发汗解表之力,重用石膏、栀子仁,以增清泄里热之效。葛根发表解肌、去热生津,为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之要药。再配以粳米作粥,既可助药力以解表清里,又能生津液以滋助汗源。诸药相合,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蕴热的有效配方。

使用注意: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蕴热的配方,药味多,药量重,病除即止,不宜久服.

附方:

1.葱豉茶(《太平圣惠方》):由葱白3g、淡豆豉15g、荆芥3g、薄荷3g、栀子4.5g、生石膏30g、紫笋茶末10g组成。将葱白去须,石膏捣碎。加水同煎,去渣,取汁,下茶末,再煎5分钟即可。分2次温服,每日1剂。功能发散解表,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见头痛、肢节酸痛、发热、口苦而渴等。

2.葱豉粥(《太平圣惠方》):由葱白50g、淡豆豉20g、粳米50g及食盐、香油、胡椒粉、姜末组成。将葱白切成细末,粳米用水淘洗干净;淡豆豉放入锅中,加入15倍量的水煎煮20分钟,倒岀药液,再加同量水煎煮20分钟,倒岀药液;合并两次药液,并用纱布过滤;粳米放入锅中,加入淡豆豉药液及适量清水,置炉子上用武火烧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熬煮至粥稠时,加入葱白末,再煮片刻,调入食盐、胡椒粉、姜末各适量,食用时加香油适量。每日1~2次,每次1碗,趁热食用。功能为发汗解表、通阳解毒。适用于伤风感冒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咽喉肿痛,以及二便不利、腹痛等症。

3.葱白粥(《老年人饮食指南》):由新鲜连根葱白15~20根、粳米60g组成。先将粳米煮粥,煮至半生半熟时,加入葱白同煮熟即成。温热服。功能为发汗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老年人体弱易伤风感冒而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或伴有腹痛腹泻等症。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