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柳蒡汤

组成:西河柳15克,荆芥穗、蝉蜕、薄荷、甘草、知母(蜜炙)各3克,炒牛蒡子、葛根各4.5克,玄参6克,麦冬9克,竹叶30片

功能主治:透疹解表,清热生津。主治痧疹初起,透发不出,症见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西河柳、牛蒡子、竹叶为君,辛凉宣透,清热开泄,解肌发表;蝉蜕、薄荷、葛根、荆芥为臣,辛透泄热,解表祛风;知母、玄参、麦冬为佐,清热解毒,滋阴凉营;甘草为使,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同用,能解肌透疹,故治痧疹透发不出者。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症。

方解:西河柳“近世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神药…“功专发麻疹”,故为麻疹透发不出的要药;葛根、牛蒡子、蝉蜕、荆芥、薄荷既协助西河柳透疹,又开宣肺气;竹叶、知母、玄参、麦门冬清泄肺胃,生津止渴,其中竹叶尚能清心利尿,导热下行,具有清上导下之功,四药合用,使热去则烦闷躁乱之证除,阴充则唇干口渴之证愈;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如此配伍,发散而无助热伤津之扰,清里而无凉伏气血之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透疹的良方。临床以麻疹透发不出,并见喘嗽、发热、烦躁、苔薄黄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喘咳甚,加枇杷叶、前胡、白前;咽喉肿痛,加板蓝根、大青叶;疹色暗红,加牡丹皮、赤芍;热甚,加连翘、石膏;麻疹未透,里热不甚,减知母、玄参、麦门冬。临床使用注意麻疹热不甚,阴津未伤者,不宜使用,恐有邪毒内遏之弊。

方歌: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神经性皮炎、痤疮、药物性皮炎、银屑病等病症。

出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