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栀子(擘)十四个(10g),甘草(炙)二两(6g),香豉(淡豆豉)(绵裹)四合(30g)。
功能主治:开膈清热。镇静、解热、消炎、利胆、止血及利尿。清热除烦,益气安中。治栀豉证之若少气者。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或反复颠倒,卧起不安,或身热,兼少气等证候。伤寒、温病,经汗、下后,心中懊依,虚烦不得眠,短气。
用法用量: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方解:①本方由栀子豉汤加甘草而成,为清热除烦补虚之剂。方中栀子豉汤以清胸膈之烦热,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以扶正虚。② 栀子色赤象心,味苦属火,性寒导火热之下行,豆形象肾,色黑入肾,制造为豉,轻浮引水液之上升,阴阳和水火济,而烦热懊侬结痛等证俱解矣。栀、豉解见上。汗、吐、下后中气虚,不能交通上下,故加甘草以补中。呕者汗、吐、下后胃阳已伤,中气不和而上逆,故加生姜暖胃解秽而止逆也。
方歌:栀子甘草豉汤治,栀豉汤证兼少气。
出处:《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