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大黄汤

组成:栀子、豆豉、枳实、大黄、茵陈。

功能主治:伤寒懊憹,又兼心下热痛,发黄。

出处:《伤寒大白》卷三

别名:枳实大黄栀子豉汤、栀子汤、大黄散、大黄汤、枳实大黄汤

组成:栀子14个,大黄1两,枳实5个,豉1升。

功能主治:酒黄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

用法用量:枳实大黄栀子豉汤(《千金》卷十)、栀子汤(《千金翼》卷十八〉、大黄散(《圣惠》卷五十五》、大黄汤(《圣济总录》卷六十)、枳实大黄汤(《普济方》卷一四二)。本方方名,《外台》引作“栀子枳实豉大黄汤”。

出处:《金匮》卷中

组成: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淡豆豉)一升。

功能主治:泄热祛湿,开郁除烦。治一身尽黄,身热口渴,心中热痛,懊侬不宁,不思饮食,时时欲吐,小便短赤,苔黄,质红,脉沉数。本方功能泄热除烦,利湿退黄,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热重湿轻,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心烦口渴者。亦可用于治疗热邪上扰胸膈、心神,而兼有腑气不通者,症见心胸烦满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运用:若腹胀满,加郁金、大腹皮、香附、川楝子,以疏肝理气;若恶心呕吐,加橘皮、法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若兼心烦失眠,衄血者,酌加侧柏叶、丹皮,以凉血止血;若便通热减,舌苔渐化,可加健脾化湿之品,如白术、茯苓等,并酌减苦寒清热之药,以防脾阳损伤而转为阴黄。

方解:本方为清解实热,利湿通便之剂。方中大黄清热导滞;枳实除满散结,以去肠胃之湿热积滞;栀子泻火除烦,泄热利湿;豆豉清热除烦。栀子、豆豉又善于清胸中之郁热,故本方对实热郁蒸于胃脘者较宜。酒热内结,心神昏乱,作懊侬,甚则热痛。栀子、香豉,皆能治心中懊侬,大黄荡涤实热,枳实破结逐停,去宿积也。《伤寒论》阳明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是知热甚于内者,皆能成是病,非独酒也。(赵以德《金匮玉函经二注》)。

方歌:酒疸懊憹郁热蒸,大黄二两豉一升,栀子十四枳枚五,上下分消要顺承。

出处:《金匮要略》卷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