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

组成:栀子(擘)十四个(9克),香豉(淡豆豉)(绵裹)四合(4克)。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宣发郁热。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现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反流性食管炎、小儿睡惊症等病症。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备注: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运用:如外感热名病,表邪未净者,加薄荷、牛蒡子;呕恶、苔腻、湿重者,加藿香、半夏;口苦苔黄,里热盛者,加黄芩、连翘;秋燥咳嗽,加桑白皮、杏仁、北沙参、贝母。

方解:方中栀子苦寒,清热除烦,《别录》谓其“疗心中烦闷”;豆豉苦寒,其性轻浮,宜散郁热,《别录》谓其治“伤寒头痛寒热……烦燥满闷”。二药相配,为清宜胸中郁热,治疗虚烦懊恼之良方。

方歌:栀子豉汤治懊侬,虚烦不眠此方好,前证兼呕加生姜,若是少气加甘草。

提示:方中栀子生用,服后易作吐,炒用无此弊。脾胃虛寒,大便溏者,不宜服用本方。

研究:栀子和淡豆豉现代药学、药理研究报道较多,栀子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保肝、利胆、阵痛等作用。淡豆豉有雌激素样作用、抗骨质疏松、抗肿瘤、降低胆固醇、心血管保护、抗早老年性痴呆、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过氧化脂质等作用。

出处:《伤寒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