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藿香叶七钱(21克)、山栀子仁一钱(3克)、石膏五钱(15克)、甘草三两(90克)、防风(去芦,切,焙)四两(120克)
功能主治:泻脾胃伏火。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舌。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口腔溃疡、过敏性紫癜、手足口病、小儿厌食症等病症。
用法用量: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备注: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方解:本方证是由脾胃伏火熏蒸于上所致,方用生石膏入脾经清解伏火;栀子清热利尿除烦;防风疏散脾中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藿香理气和中,化湿醒脾,与防风配伍,振复脾胃之气机;甘草和中泻火,可缓调中上二焦,使泻脾而无伤脾。全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方歌: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风功。
提示: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