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木通(去节)滑石 甘草(炙)各180克 山栀子仁(炒)420克 赤芍药 茯苓(去皮)各250克 淡竹叶120克 山茵陈(去根,日干)60克
炮制: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化浊。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尿少次频,脐腹急痛,作止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服。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组成:赤茯苓六两,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赤芍药(去芦,)、山栀子仁,各二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山栀子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组成:木通(去节)滑石、甘草(炙)各180克、山栀仁(炒)420克、赤芍药、茯苓(去皮)各250克、淡竹叶120克、山茵陈(去根,日干)60克
炮制: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化浊。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尿少次频,脐腹急痛,作止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服。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