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鹿丸

组成:中鹿1只(用鹿肉加酒煮熟,将肉横切,焙干为末;取皮、肚杂洗净人原汤熬膏,和药末为丸;其骨须酥炙,为末,和肉末、药末一处;捣不成丸,加炼蜜)人参 白术(炒)茯苓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芪(蜜炙)天冬 麦冬 枸杞子 杜仲(盐水炒)牛膝(酒拌蒸)山药(炒)芡实(炒)菟丝(制)五味子 锁阳(酒拌蒸)肉苁蓉 破故纸(补骨脂)(酒炒)巴戟天肉 葫芦巴(酒拌蒸)川续断 覆盆子(酒拌蒸)楮实子(酒拌蒸)秋石 陈皮各500克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沉香 青盐各250克

功能主治:补肾填精,健脾益气。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精神虚惫,头眩耳鸣,面色萎黄,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阳痿精冷;妇人宫寒不孕,崩漏带下;老年阳衰,精髓空虚,步履不便,手足麻木,遗尿失禁,舌淡嫩苔薄,脉沉细软、两尺浮大。

用法用量:先精制诸药为末,和匀一处,候鹿膏制成,和捣为丸,梧桐子大。用黄绢作小袋五十条,每袋约盛500克药丸,透置透风处,阴雨天须用火烘之。每服80~90丸,空腹及临卧时用姜汤、盐汤或白汤送下,冬月温酒亦可。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子宫脱垂、老年尿频、肾功能衰竭、冠心病、足跟痛等病症属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方解:全鹿丸中用全鹿,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壮阳,益精养血;黄芪、山药、四君子辈大补元气;当归、川芎、二地、二冬滋阴养血;杜仲、枸杞、牛膝、锁阳、菟丝子、肉苁蓉、补骨脂、葫芦巴、巴戟天、川断温补肾阳,强筋壮骨;陈皮,川椒、小茴香、沉香行气温中;芡实、五味子、覆盆子,楮实子、秋石补肾涩精;青盐味成入肾。全方以阴阳并补,脾肾并治、温敛并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肾亏虚、阳气不足引起的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凡胸闷纳呆、口腻口苦、苔黄腻、脉濡数,属湿热未净者,以及阴虚火旺、咽干口燥、舌红苔下、脉细数者,均需慎用。

出处:《古今医统》卷四十八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