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脑丸

组成:龙脑薄荷5两,真蒲黄1两,麦冬2两,阿胶1两,甘草1两半,人参1两,川当归1两,黄芪1两半,木通1两,生干地黄3两,柴胡半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中郁热,肺热咳嗽,口臭喉腥,脾疸口甘,丈夫吐血,妇人血崩。

用法用量:方中生干地黄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出处:《续本事》卷二

组成:龙脑(研)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白附子(炮)半两,白僵蚕(炒)半两,半夏(汤浸,生布挼洗7遍,为末,姜汁作饼,晒)半两,天麻半两,干姜(炮裂)半两,干蝎(酒炒)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半两,腻粉半两,麝香(入龙脑,腻粉同研)半两。

炮制:上除研药外,为细末,与研药和匀,酒煎槐胶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中急风。

用法用量:每服5-10丸,豆淋酒送下,日3夜1,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

组成:龙脑(研)半钱,白矾(铫子内炼沸泣尽汁为度,研),玄明粉1钱,蝉蜕30枚(去足,炒,研末),牛黄(研)半字,蛇蜕皮1条(长2尺,铁器上熔焦,研为末)。

炮制:上药再一处研细,加沙糖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咽喉肿塞生疮,摇头烦闷及虫咬心痛。

用法用量:冷水化破1丸服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组成:铅白霜1钱,绛矾1钱半(生),朱砂(别研)半钱,天南星(姜汁浸3日)各半钱。

炮制: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坠痰。主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送下。1月小儿服半丸。

出处:《魏氏家藏方》卷十

组成:草龙脑4两,白矾(烧沸定)4两,天南星2两,半夏2两半(水浸,切作片,用浆水、雪水1钟半同煎3-5沸,焙干,各称2两)。

炮制: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暴热,化痰凉膈,清头目。主热痰壅膈,头目眩重;岭南瘴气,意思昏闷;咽喉肿疼,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临卧腊茶清送下。

出处:《普济方》卷一六七

组成:龙脑1分,丹砂1钱,芒消半两,麝香半钱。

炮制:上为细末,用鲤鱼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缠喉风。

用法用量:鼻两孔各纳1丸。良久,牙关开,涎出愈。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组成:龙脑半分(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铅霜半两(细研),铁粉2两(细研),人参3分(去芦头),龙齿2两(细研)。

炮制:上为末,入研了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痫烦热,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八十五

组成:龙脑半两,朱砂半两,牛黄半两,硇砂半两,麝香1钱,马牙消1分。

炮制:上为细末,用大羊胆1枚,取汁为丸,如梧桐子大,铺于纸上令干,收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咽喉风毒,及急喉闭肿痛,汤饮不得下。

用法用量:如患者,将1丸擘为2片,安在两边鼻内。良久,吐出恶物即愈。

出处:《圣惠》卷三十五

组成:龙脑、朱砂、硼砂、牛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溶黄蜡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大小人一切蕴结热毒气不散,及失瘖、瘾疹。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炙甘草、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出处:《宣明论》卷四

组成:龙脑(研)1分,升麻1分,甘草1分,马牙消(研)1分,玄明粉(研)3分,麝香(研)1分,石膏(碎)1分,大黄(锉)1分,黄芪(锉)1分,生地黄2两(绞取汁)。

炮制:上药除地黄汁外,捣罗为末,以地黄汁和,如干,更入炼蜜少许,为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连颊颔肿,日数深远,咽津液热,发渴疼痛。

用法用量:用绵裹,含化咽津,日4-5次,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组成:龙脑3分(细研),麝香半两(细研),真珠1分(细研),琥珀1分(细研),牛黄半两(细研),雄黄半两(细研),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羌活3分,白花蛇肉1两半(酒浸,炙令微黄),腻粉1分,白附子半两(炮裂),独活半两,晚蚕蛾3分(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蔓荆子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鸟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麻黄半两(去根节),白僵蚕半两(微炒),干蝎1两(微炒),天麻1两半,芎藭1分,槟榔1分,白蒺藜半分(微炒去刺),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零陵香半两,藿香1分,丁香3两,朱砂1分(细研),乳香半两(细研),羚羊角屑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

炮制: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酒送下;薄荷汤送下亦得。

提示:忌猪、鸡肉,毒滑动风物。

出处:《圣惠》卷二十五

组成:龙脑1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牛黄1分(细研),乳香半两(细研),川乌头1两(去皮脐,生用),干蝎半两(微炒),白僵蚕半两(微炒),天麻1两,天南星1分(炮裂),羌活1两,踯躅花1分(酒拌,炒干),白附子3分(炮裂),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白花蛇1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麻黄5两(去根节,捣碎,以酒5升,煎取1升,去滓,熬成膏),安息香半两。

炮制:上为末,研入前六味令匀,用麻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偏枯不遂,肢节疼痛,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提示:忌生冷、羊血、油腻、毒滑、鱼肉。

出处:《圣惠》卷二十三

组成:龙脑3分(细研),麝香半两(细研),真珠1分(细研),琥珀1分(细研),牛黄半两(细研),雄黄半两(细研),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羌活3分,白花蛇肉1两半(酒浸,炙令微黄),腻粉1分,白附子半两(炮裂),独活半两,晚蚕蛾3分(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蔓荆子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鸟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麻黄半两(去根节),白僵蚕半两(微炒),干蝎1两(微炒),天麻1两半,芎藭1分,槟榔1分,白蒺藜半分(微炒去刺),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零陵香半两,藿香1分,丁香3两,朱砂1分(细研),乳香半两(细研),羚羊角屑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

炮制: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酒送下;薄荷汤送下亦得。

注意:忌猪、鸡肉,毒滑动风物。

出处:《圣惠》卷二十五

组成:龙脑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天南星1分(炮裂),白附子1分(炮裂),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川乌头1分(炮裂,去皮脐)。

炮制:上为末,以糯米粥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温酒送下。

出处:《圣惠》卷二十五

组成:龙脑半钱,麝香半钱,芦荟半钱,熊胆半钱,腻粉半钱(研),胡黄连1钱,使君子1钱,青黛(研)1钱,香墨半两(研)。

炮制:上药捣罗胡黄连、使君子为末,余研极细,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风,潮发。

用法用量:每服2丸,煎金银薄荷汤磨下。经宿取恶物便安。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

组成:龙脑半两(研入),犀角屑半两,秦艽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汉防己半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茵芋半两,甘菊花半两,赤箭1两,独活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桂心半两,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羚羊角屑半两,鹿角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乳香半两(研入),乌蛇1两半(酒浸,去皮骨,炒令黄),干蝎半两(生用),牛黄1分(研入),麝香1分(研入),朱砂1分(研入)。

炮制: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脏中风,口眼不正,四肢抽掣,语涩昏沉。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薄荷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三

组成:白龙脑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琥珀半两(细研),牛黄1分(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天麻1两,白僵蚕1两(微炒),麝香1分(细研),安息香1两(用酒半升煎成膏),玳瑁3分(细镑)。

炮制: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用安息香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卒中风,心神烦闷,肢节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出处:《圣惠》卷二十

组成:龙脑1字,铅白霜(研)1分,甘草(炙,锉)半两,凝水石(用火烧令通赤,研)1分。

炮制:上为细末,用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痰,咽干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含化3-5丸。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组成:龙脑1钱(细研),牛黄1钱(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赤茯苓1两,羚羊角屑半两,犀角屑半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

炮制: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通津液,利咽喉。主脾肺壅热,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人参一两。

出处:《圣惠》卷三十五

组成:龙脑1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牛黄1分(细研),乳香半两(细研),川乌头1两(去皮脐,生用),干蝎半两(微炒),白僵蚕半两(微炒),天麻1两,天南星1分(炮裂),羌活1两,踯躅花1分(酒拌,炒干),白附子3分(炮裂),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白花蛇1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麻黄5两(去根节,捣碎,以酒5升,煎取1升,去滓,熬成膏),安息香半两。

炮制:上为末,研入前六味令匀,用麻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风,偏枯不遂,肢节疼痛,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羊血、油腻、毒滑、鱼肉。

出处:《圣惠》卷二十三

组成:龙脑1字,铅白霜(研)1分,甘草(炙,锉)半两,凝水石(用火烧令通赤,研)1分。

炮制:上为细末,用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痰,咽干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含化3-5丸。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组成:龙脑半两,朱砂半两,牛黄半两,硇砂半两,麝香1钱,马牙消1分。

炮制:上为细末,用大羊胆1枚,取汁为丸,如梧桐子大,铺于纸上令干,收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咽喉风毒,及急喉闭肿痛,汤饮不得下。

用法用量:如患者,将1丸擘为2片,安在两边鼻内。良久,吐出恶物即愈。

出处:《圣惠》卷三十五

组成:龙脑1钱,牛黄1分,麝香1钱,朱砂1分,熊胆1分,芦荟1分,干虾蟆灰1分,雄黄1分,胡黄连末1分。

炮制:上为细末,以水化熊胆为丸,如麻子大。若硬,更入糯米饭同丸。

功能主治:小儿脑疳,羸瘦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薄荷温汤送下,日3次。

出处:《圣惠》卷八十七

组成:龙脑半分(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铅霜半两(细研),铁粉2两(细研),人参3分(去芦头),龙齿2两(细研)。

炮制:上为末,入研了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痫烦热,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八十五

组成:龙脑(细研)1钱,诃黎勒皮半两,皂荚(炙令黄色,去皮子)1挺。

炮制:上药先捣诃黎勒皮、皂荚为细末,次入龙脑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多年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次7丸,空腹煎贝母汤送下,日2夜1。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组成:龙脑(细研)1分,雄黄(细研)1分,芦荟(细研)1分,丁香1分,牛黄(细研)1分,木香1分,犀角屑1分,铅霜(细研)1分,天浆子1分,胡黄连1分,蝎尾(微炒)1分,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微黄)1分,蟾酥半分(研入)。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身热口噤,四肢挛搐。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桃仁汤研下。

出处:《圣惠》卷八十五

组成:龙脑1钱(细研),麝香半分(细研),牛黄1钱(细研),雄黄1钱(细研),天竺黄1分(细研),胡黄连1分,芦荟1钱(细研),熊胆1钱(研入),青黛1钱(细研),腻粉半分(研入),蟾酥半分(研入),朱砂1分(细研),蜗牛3-7枚(微炒),雀儿饭瓮1分。

炮制:上为末,同研令匀,以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心神烦躁,体热瘦瘁,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八十六

组成:龙脑(冰片)(细研.一钱)、麝香(细研.一分)、蝉蜕(一分)、牛黄(研细.一分)。干蝎(炒)、南星(炮)、朱砂(研)、阿胶(炒)、香墨、白附子(炮裂)、防风(去芦)、羚羊角屑、肉桂(去皮)、羌活,各半两。乌蛇肉(酒浸.去皮骨.炙黄.三分)。

炮制:上为末,入别研药和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入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不语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十丸,用温酒下,不拘时服。

出处: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当归龙荟丸、龙荟丸

组成:当归(焙)1两,龙胆草1两,大栀子1两,黄连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大黄半两,芦荟半两,青黛半两,木香1分,麝香半钱。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泻火通便。主肝胆实火,头痛,目赤晕眩,胸胁疼痛,惊悸抽搐,甚则躁扰狂越,便秘尿赤,或肝火犯肺之咳嗽。现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胆道蛔虫病;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弱,神志不宁,荣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瞤瘛,胸高痞塞,咽嗌不利,肠胃燥涩,小便溺闭,筋脉拘奇;肢体痿弱,暗风痫病;小儿急慢惊风;肝移热于肺,咳嗽而两肋痛,多怒脉弦者。

用法用量: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新效方》)。本方方名,原书(四库本)作“当归龙胆丸”。

注意:忌发热诸物;非实火者不可轻投。

提示:忌发热诸物;非实火者不可轻投。

出处:《宣明论》卷四(千倾堂本)

组成:龙脑(研)1分,丹砂(研)1分,马牙消(研)1分,麝香(研)半钱。

炮制:上药再同研令匀细,于碟内盛,用羊胆滴汁入药中,旋和成丸,如黑豆大,以净合盛。

功能主治:头痛头眩眼花,及喉痹缠喉风等。

用法用量:每用1粒,以芦管吹入鼻中,以手小指送近上,两鼻皆如此。去枕仰卧少时,候药溶入脑,涎唾从喉内出,其病立愈。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六

别名: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金匮翼》卷三)。

组成:当归(焙)龙胆草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30克 大黄 芦荟 青黛各15克 木香7.5克 麝香1.5克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治肝胆实火,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耳呜耳聋,胸胁疼痛,便秘尿赤,躁扰不安,甚或抽搐,诡语发狂,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下。

备注:方中龙胆草、芦荟、青黛泻肝胆实火为君;栀子、黄芩、黄连、黄柏泻三焦之实热,大黄泻火通便为臣;火旺则易致血虚,故以当归养血为佐;热盛则气滞窍闭,故酌用木香、麝香行气开窍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泻肝胆实火之功。

提示:方中龙胆草、芦荟、青黛泻肝胆实火为君;栀子、黄芩、黄连、黄柏泻三焦之实热,大黄泻火通便为臣;火旺则易致血虚,故以当归养血为佐;热盛则气滞窍闭,故酌用木香、麝香行气开窍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泻肝胆实火之功。

出处:《宜明论方》卷四

组成:白龙脑2两(用鼎盛水5升,入龙脑并糯米50粒,以石灰泥固济鼎口,文火煮半日,候冷取出,研如粉),真珠2两(先用大纸2张,以皂荚津渍过,为贴盛之,又用帛裹定,入粟糠5斗,安甑中蒸1昼夜后,取捻得破,即研如粉,晒干),雄黄1两(研如粉),丹砂2两(形如芙蓉者,研如粉,并雄黄粉同入银锅中,用醋3升,以文火煮1复时出之,却以温水淘去醋味,晒干),琥珀2两(拾得芥子者,捣研如粉)。

炮制:上5味,共9两,和匀,内留3两,每夜临卧漱口了,揩齿咽津。余6两再用白面4两作饼子,纸2张裹,煨熟,取出研细,与前药6两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长发令黑。主诸风白屑。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取2丸含化咽津,后饮温酒3-5合。若年40以上,更加白龙骨1两,研如粉,以水飞过,晒干,帛裹蒸1饭久,次入桑螵蛸1两,煨熟捣末,并前药末,同以炼蜜为丸。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一

组成:龙脑(研)1分,麝香(研)1分,丹砂(研)1分,牛黄(研)1分,胡黄连1分,熊胆(研)1分,芦荟(研)1分,丁香1分,木香1分,黄连(去须)大黄(锉)1分,麒麟竭1分,蟾酥(研)1钱。

炮制:上为细末,再研匀,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渴黄瘦,日夜饮水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3-4丸,薄荷汤送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组成:龙脑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蟾酥半分(研入),金箔14片(细研),腻粉半钱(研入),天竺黄(细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半两,甜葶苈(隔纸炒令黄色)半两,干蝎(微炒)半两,牛黄(细研)1分,雄黄(细研)1分,熊胆(细研)1分,芦荟(细研)1分,天浆子(微炒)1分,真珠末(研入)1分,朱砂(细研)1分,青黛(细研)1分,田父(炙微黄)1分,土蜂窠1分。

炮制:上为末,以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心热搐搦,胸膈多涎,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薄荷汤送下,汗出并吐出涎为效。3岁以上加丸服之。

出处:《圣惠》卷八十六

组成:龙脑1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干蝎半两(微炒),天南星1两(炮裂),朱砂半两(细研),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香墨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蝉蜕1分,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肉桂半两(去皱皮),羌活半两,乌蛇肉3分(酒浸,炙令微黄),牛黄1分(研入)。

炮制: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不语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出处:《圣惠》卷二十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