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效散

《御药院方》卷九 《兰室秘藏》卷中 《疡医大全》卷十三 《梅氏验方新编》卷六 《古今医鉴》卷十四 《保婴撮要》卷十一 《普济方》卷一九○引《十便良方》 《朱氏集验方》卷九 《兰室秘藏》卷中 《摄生众妙方》卷七 《鲁府禁方》卷四 《济阴纲目》卷二 《圣济总录》卷十六 《普济方》卷一八八引《十便良方》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世医得效方》卷六 《仙拈集》卷一 《中藏经·附录》 《普济方》卷二九六 《普济方》卷四十五引《德生堂方》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引《资生》 《仙拈集》卷一 《金鉴》卷四十九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重订严氏济生方》 《朱氏集验方》卷九引黎居士方 《幼科折衷》卷下 《寿世保元》卷七 《保婴撮要》卷十八 《准绳·疡医》卷五 《嵩崖尊生》卷十 《普济方》卷三三○引《经验良方》 《喉科紫珍集》卷下 《医统》卷六十五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局方》卷八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六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圣济总录》卷一七○ 《医方大成》卷三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幼科类萃》卷二十五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良方》 《医方类聚》卷一六九引《经验良方》 《准绳·类方》卷六 《同寿录》卷三 方出《元戎》,名见《玉机微义》卷三十 《走马疳急方》 《普济方》卷三○六 《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 《得效》卷七 《古今医鉴》卷五 《普济方》卷二○八 《普济方》卷三○六 《普济方》卷一一三 《百一》卷八 《魏氏家藏方》卷一 《魏氏家藏方》卷二 方出《妇人良方》卷二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续易简》卷三 《普济方》卷二八三 《普济方》卷二四四 《不知医必要》卷二 《外科集验方》 《普济方》卷六十四引《十便良方》 《续本事》卷三 《鸡峰》卷十五 《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 方出《医方类聚》卷七十六引《卫生十全方》,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九引黎居士方 《履霜集》卷二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集验背疽方》 《得效》卷六 《幼幼新书》卷九引《王氏手集》 《普济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惠直堂方》卷二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引东垣方 《朱氏集验方》卷十四引萧南仲方 《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仙传济阴方》 《普济方》卷四○八 《朱氏集验方》卷九引王子益方 《医方类聚》卷七十八引《济生》

组成:百草霜(研细)1钱,沧盐(研细)1钱,麝香(拣去皮毛,另研极细)半钱,乳香(研细)半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牙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口噙温水,随牙疼一边鼻内搐之,不拘时候。

出处:《御药院方》卷九

组成:当归 莲花心 白绵子 红花 茅花各30克

炮制:上锉如豆大,白纸裹定,泥固,炭火烧灰存性,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不止。

用法用量:每次3~5克,温开水调服。

出处:《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蛇退(火烧存性)(一方加冰片)。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耳内忽作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殊痛,或出血,或出水,或干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鹅管吹入耳内。

出处:《疡医大全》卷十三

组成:当归2钱,通草1钱,桃仁2钱,穿山甲2钱,怀牛膝1钱5分,制大黄2钱5分,中青皮1钱,骨碎补(去毛净)2钱,乳香2钱,没药2钱,白芷1钱5分,苏子1钱,红花1钱5分,杜仲2钱,降香1钱,甘草1钱,血竭3钱,三七1钱5分,地鳖虫2钱(米店内多有),石南枝头3钱。

功能主治:跌打内伤,并闪挫风气,疼痛。

用法用量:共煎汤,加童便1酒钟、老酒1酒钟温服,极重者2服即愈。今改为末子药,如遇病不重者,只需每服吃末子5钱,外加童便1杯、老酒1杯送下,轻者3服,重者仍照方煎服。

出处:《梅氏验方新编》卷六

组成:黄丹(水飞)、枯矾、京枣(连核烧存性)。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敷之。

出处:《古今医鉴》卷十四

组成:定粉末1两,松香末1两,黄柏末1两,黄连末1两,枯矾末1两。

炮制:上药各为末,用清油烛油调搽。

功能主治:胎毒疮疥,鬓疮耳疮,及一切疮疥;黄水粘疮。

用法用量:外搽。

出处:《保婴撮要》卷十一

组成:熟艾3克 牛皮胶30克(炙黄燥)

功能主治:治大衄。

用法用量:上用豉汁350毫升,入药同煎至24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分二次温服。

出处:《普济方》卷一九○引《十便良方》

组成:白矾30克 生姜90克(切片,同白矾炒干)荜茇30克(焙干)

炮制:上药加盐少许,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牙疼。

用法用量:掺牙痛处。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九

组成:当归、莲花心、白绵子、红花、茅花各30克

炮制:上锉如豆大,白纸裹定,泥固,炭火烧灰存性,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不止。

用法用量:每次3~5克,温开水调服。

出处:《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牙消0.03克 雄黄0.015克 麝香0.015克

炮制:上药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者。

用法用量:以少许点入眼中,令人扶患者,周围行数次,腰痛如失。如未效,再点再行,疼止为度。

出处:《摄生众妙方》卷七

组成:雄黄 香白芷各等分

炮制: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

用法用量:黄酒浓煎服之。如牙关紧闭者,灌之即活。

出处:《鲁府禁方》卷四

组成:香附(炒)90克 当归30克 赤芍药 良姜 五灵脂各15克

炮制: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脐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酒150毫升,童便少许,同煎服。

出处:《济阴纲目》卷二

组成:地龙(去土,炒,为末)30克 麝香少许(研)

炮制:上二味,再同研匀。

功能主治:治偏头痛。

用法用量:每次用1.5克,掺纸上作纸捻,于灯上烧,随痛左右熏鼻。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六

组成:伏龙肝60克

功能主治:治吐血及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上药用新汲水350毫升,淘取汁,入蜜20毫升,搅匀服之。

出处:《普济方》卷一八八引《十便良方》

组成:青黛1钱,黄柏末1钱,白矾(煅)1钱,五倍子末1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走马疳。

用法用量:用米泔水搅,口内贴。

出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组成:罂粟壳180克(去蒂、萼、瓤,蜜炒赤)当归30克 芍药 石榴皮 地榆各60克 甘草30克

炮制: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养血和营。治下痢赤白,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同煎,温服。

出处:《世医得效方》卷六

组成:木香3钱,胆矾1钱,麝香1分。

功能主治:风痰危急,汤水不下。

用法用量:葱汁调灌。即苏。

出处:《仙拈集》卷一

组成:玄胡索、当归、官桂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酒调下。

出处:《中藏经·附录》

组成:皂角(火煨,去黑炭弦子,净取)半斤,沉香少许。

炮制:上为末,醋糊为丸。

功能主治:热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出处:《普济方》卷二九六

组成:蓖麻子不拘多少(去壳)。

炮制:上捣烂,纸上摊。

功能主治:偏正头疼。

用法用量:贴在左右太阳穴上。

出处:《普济方》卷四十五引《德生堂方》

组成:青黛1钱,黄柏末1钱,白矾(煅)1钱,五倍子末1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走马疳。

用法用量:用米泔水搅,口内贴。

出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组成:全蝎7个,缩砂3-7枚,茴香1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肠气,有茎囊抽痛,不可忍耐者。

用法用量:分3贴,空心热酒调下。

出处:《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引《资生》

组成:木香3钱,胆矾1钱,麝香1分。

功能主治:风痰危急,汤水不下。

用法用量:葱汁调灌。即苏。

出处:《仙拈集》卷一

组成:瓜蒌,乳香,没药,当归,甘草,皂角刺。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吹乳结核不散。

用法用量:酒调服。脓成者溃,未成者消。

出处:《金鉴》卷四十九

组成:山栀子(去皮.炒)半两,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心五十茎,生姜五、七片,同煎至七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山栀子(去皮炒)15克 瞿麦穗30克 甘草(炙)22克

炮制: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2克 用水250毫升,入连须葱根7个,灯心50茎,生姜5~7片,同煎至175毫升,时时温服。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组成:真陈皮(灯上烧黑,为末)3克 麝香少许(别研)

炮制:上二味,和匀。

功能主治:治聤耳底耳,有脓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先用绵蘸耳内,脓净上药。

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槟榔(火煅)

炮制:为末。

功能主治:治口吻边生疮,浸淫不愈。

用法用量:入轻粉,敷疮上。立愈。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九引黎居士方

组成:赤小豆、赤芍药、枳壳、风化硝、商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坐阴润之地,感风湿,以致阴茎缩入,阴囊光肿不痛。

用法用量:敷之,仍以五芩散加车前子、薏苡仁煎服。

出处:《幼科折衷》卷下

组成:白芷、贝母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吹乳。

用法用量:每服2钱,好酒调服。若无乳行,加漏芦酒煎,调服。

出处:《寿世保元》卷七

组成:大黄、黄柏、山栀子、寒水石(煅)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胎毒疮疥未破者,及风疹痛。

用法用量:用清油烛调搽。若破而脓水淋漓,用当归膏。

出处:《保婴撮要》卷十八

组成:水滚子又名溪枫根、水杨柳。(多)淡茶栎根(中)、晚祥西根(少)。

功能主治:马(疒其)。

用法用量:水煎,入酒和服。或合六马散亦效。

出处:《准绳·疡医》卷五

组成:当归5钱,生地黄3钱,茯苓3钱,木通3钱,故纸(盐炒)2钱,枸杞子4钱,鹿茸(炙)5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痛风,浑身筋骨痛。

用法用量:作4服,酒调下。

出处:《嵩崖尊生》卷十

组成:晚蚕沙(醋浸1宿,焙干称)1两,当归(酒浸,焙干)1两,女子头发(焙焦)1两,乌龙尾(即久尘灰,生姜自然汁浸,焙干。)1两,旧棕叶(烧存性)2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崩,及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

出处:《普济方》卷三三○引《经验良方》

组成:诃子肉、文蛤、枯矾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唇紧疮,喉痛。

用法用量:搽贴唇上。

出处:《喉科紫珍集》卷下

组成:白矾(为末)5分,净朴消(为末)5分。

功能主治:开喉。主喉痹,卒不能言,水浆不入。

用法用量:土牛膝根洗净,捣汁半盏,入2味和匀。咽漱吐出,有物即随汁出,2-3次愈。

出处:《医统》卷六十五

别名:龙骨散

组成:龙骨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鼻衄,咯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龙骨散(《普济方》卷一八九)。

出处: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别名:立效汤

组成:山栀子(去皮,炒)半两,瞿麦穗1两,甘草(炙)3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

用法用量:立效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出处:《局方》卷八

组成:马鞭梢长2寸,鼠屎2-7枚。

炮制:上药合烧为末。

功能主治:马啮人,及蹹人作疮,毒肿热痛。

用法用量:以猪膏和,涂之。

出处: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六

组成:新山栀子不拘多少(去壳)。

炮制:上药焙干,捣破,再焙,又研细,如油出成团,擘开,猛火焙干,手擦细罗取散,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肠风泻血,及风热泻血,出如红线。

用法用量:发时以新汲水调下2钱匕。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组成:乳香1钱,灯花7枚。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每服半字,涂奶母乳头上令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七○

组成:上春茶末。

炮制:调成膏,置瓦盏内覆转,以巴豆40粒作2次烧烟熏之,晒干,用乳钵研烂,为末。

功能主治:气虚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点服。

出处:《医方大成》卷三

组成:全蝎30枚,巴豆30粒,皂角7个(炒焦)。

炮制:上为粗末。以清油4两,熬至焦黄色,去滓,次入大风子、蛇床子、白矾末各1两,黄蜡2两,同煎成膏,以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疥疮。

用法用量:任意搽疮。

出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组成:硼砂半钱,龙脑半钱,雄黄半钱,朴消半钱。

炮制: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咽喉痹痛,不能吞咽。

用法用量:干掺。

出处:《幼科类萃》卷二十五

组成:苦参1两,卷柏1两,泽兰叶1两。

炮制:上焙,为末。

功能主治:蜂窠烂痔。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无灰酒调下。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良方》

组成:朴消2两(细研如粉),硫黄1分(别研极细)。

炮制:上和匀,清油调。

功能主治:疥疮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临卧敷疮上,1夜3次。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六九引《经验良方》

组成:山楂1钱5分(醋炒),青皮1钱2分(醋炒),小茴香(盐水炒)1钱,枳实(麸炒)1钱,苍术(米泔浸1宿炒)1钱,香附1钱,吴茱萸1钱,山栀子(炒黑)1钱,川楝肉1钱。

功能主治:疝,因食积作痛。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出处:《准绳·类方》卷六

组成:人中白(煅过)1钱,铜绿3分,麝香1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痘疹余毒,牙根破烂出血,或成走马牙疳者。

用法用量:茶洗口、牙净,用指敷药于上。

出处:《同寿录》卷三

组成:小椒、露蜂房、青盐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煎数沸,放温漱口。

出处:方出《元戎》,名见《玉机微义》卷三十

组成:羽涅灰(即枯矾)、片胚子(即干胭脂)各等分,即麝香少许。

功能主治:聤内生疳肿胀,脓血臭秽。

用法用量:前2味研细后,加后1味,研匀用。吹之。

出处:《走马疳急方》

组成:蒜、杏仁各等分。

功能主治:疯狗所伤。

用法用量:上一处捣烂,次用消风、急风散1捻在蒜内,连疮口四畔敷讫,将艾炷灸之,次服消风,急风二散。

提示:忌鳝、鳗、发风等物。

出处:《普济方》卷三○六

组成:灯草灰。

炮制:加轻粉、麝香少许。

功能主治:下疳。

用法用量:干贴。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

组成:侧柏叶(焙干,如仑卒难干,新瓦焙)。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米饮调下。

出处:《得效》卷七

组成:黄连4两(酒洗,吴茱萸2两同炒,去茱萸用),枳壳2两(麸炒)。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痢,腹中(疒丂)痛,赤白相兼。噤口痢,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酒送下。泄泻,米汤下;噤口痢,陈仓米汤下。

出处:《古今医鉴》卷五

组成:乌梅肉、御米壳、白矾、甘草(炙)、夜叉头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空心米饮汤调下。

出处:《普济方》卷二○八

组成:蒜、杏仁各等分。

功能主治:疯狗所伤。

用法用量:上一处捣烂,次用消风、急风散1捻在蒜内,连疮口四畔敷讫,将艾炷灸之,次服消风,急风二散。

注意:忌鳝、鳗、发风等物。

出处:《普济方》卷三○六

组成:乱发如鸡子大。

炮制:上入无油器中熬焦黑,研为末。

功能主治:破伤风。

用法用量:以好酒1盏沃之,何首乌末2钱同搅,候温灌之,下咽喉过1-2刻,再灌。

出处:《普济方》卷一一三

组成:零陵香(净洗,软火炙燥)、荜茇(洗,锉碎,火锨上炒燥)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牙痛,及老人风蚛牙疼,小儿疳牙、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先以炭1块为细末,揩痛处,连牙床并揩净,以药擦痛处。

出处:《百一》卷八

组成:白附子(炮)2两,橘红2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疟。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下,未发以前2-3时辰连进1-2服。

出处:《魏氏家藏方》卷一

组成:大川楝子5个(炮,去核)。青皮(去瓤,切),舶上茴香1两(炒)。木通(一把长,锉)3把,巴豆50粒(去壳)。

炮制:上药同炒令黄色,净,拣去巴豆不用,将余药同为细末,再入海金砂1钱、滑石末1钱半,同研。

功能主治:小肠气,或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按:方中青皮用量原缺。

出处:《魏氏家藏方》卷二

组成:五灵脂(慢火熬)。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儿枕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

出处:方出《妇人良方》卷二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组成:硫黄、辰砂各等分(研细)。

炮制:上拌匀。

功能主治:久患疟疾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钱,人参汤调下。

出处:《续易简》卷三

组成:当归尾、苦参、南星、黄芩、黄柏、草乌尖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背疽,臁疮,疖毒。

用法用量:煎茶清调敷患处。

出处:《普济方》卷二八三

组成:大槟榔7枚(合子碎),生姜2两,陈皮1两,吴茱萸1两,紫苏(焙)1两,木瓜1两。

炮制:上切。

功能主治:散肿气。主脚气攻心,及一切暴肿,寒湿壅肿,气滞不行,或冷或痛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3合,分2次服。

出处:《普济方》卷二四四

组成:良姜、草乌、细辛、荆芥穗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虫牙痛。

用法用量:用少许擦牙。有涎则吐之。

出处:《不知医必要》卷二

组成:滑石1两,甘草2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瘰疬初发之时。

用法用量:先将此末每服1钱半,米饮调下,临睡进1次,半夜再进1次。

出处:《外科集验方》

组成:酒1升,酥1升,干姜10两(末)。

功能主治:咽伤语声不彻;肺痛。

用法用量:以酒1合、酥1匕、姜末2匕相和,食后服,日3次。

出处:《普济方》卷六十四引《十便良方》

组成:川芎1两,川楝子1两,青皮1两,舶上茴香1两,桃仁1两,黑牵牛1两(焙)。

炮制:上焙干,为细末。

功能主治:疝气,膀胱湿热相乘,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无灰酒1盏,煎至8分盏,温服。

出处:《续本事》卷三

组成:风化石灰1升。

炮制:以酽醋3升,慢火煮令醋尽,更炒令干,细研。

功能主治:崩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棕灰末1钱,用温酒1盏同调匀,空心服之,药后复更进酒1盏以助药力。

出处:《鸡峰》卷十五

组成:鼠粘子草根3两(碎切,熟捣),柏皮1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翻花痔疮,及一切久不瘥诸恶毒疮。

用法用量:腊月猪脂封贴。

出处:《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

别名:槟粉散

组成:槟榔(烧存性)。

炮制:上为末,入少水银粉。

功能主治:口吻边生疮,浸淫不愈。

用法用量:槟粉散(《普济方》卷三○○)。

出处:方出《医方类聚》卷七十六引《卫生十全方》,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九引黎居士方

组成:真芝麻油半茶盏,蜂蜜半茶盏,童便半茶盏,滑石2钱(为末。)

功能主治:难产,胎衣不下。

用法用量:共入1瓷壶内,顿2-3滚,入碗内,入生鸡蛋清1个,遂搅即服,立产。若横生逆产,加葱汁半茶盏,搅匀服之,即正产矣。

出处:《履霜集》卷二

组成:芦荟(别研)1钱,白矾(枯,研)1钱,枣肉(焙干,为末)1钱,芜荑仁(微炒,为末)1钱,甘草(炙,为末)1钱,朱砂(别研)半钱,麝香(别研)半钱,乳香(别研)半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牙疳齿烂,血出溃臭。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牙烂处。

出处:《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组成:皂角刺半两(拣去枯者,细锉,炒赤色为度,须耐久炒),甘草2两(合生用),瓜蒌5个(去皮取肉并仁,捣研,炒黄,干者不必炒),乳香半两(别研和入),没药1两(别研和入)。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发背,诸痈疽,瘰疬,乳痈。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调下。乳痈与沉麝汤间服。

出处:《集验背疽方》

组成:罂粟壳6两(去蒂萼瓤,蜜炒赤),当归1两,芍药2两,榴皮2两,地榆2两,甘草1两。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日夜无度,里急外重紧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同煎温服。

出处:《得效》卷六

组成:藿香2两,蝎(略炒)2两,麻黄(去节)1两,细辛半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字半钱至1钱,藿香汤调下。或先服至圣丸,次服此药。

出处:《幼幼新书》卷九引《王氏手集》

组成:针砂5两(醋炒5次,另研极细),川百药煎3两,没石子7个,白及1两,诃子肉2两。

炮制:上为细末,和匀,再研极细如泥。

功能主治:乌髭发。主

用法用量:临卧先用浆水洗净,后用荷叶熬水,滤净调药,看多少用涂髭发上,用荷叶贴住,绢帛拴裹,次早用温浆水洗去。后涂须根出白色,再用前药,常用胡桃油润之,尤妙。

出处:《普济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组成:羊踯躅花5分,鹅不食草1两,苏州薄荷5分,风化消5分,青黛1钱,细辛1钱,白芷1钱,黄连3分,荆芥5分,石膏(煅)1钱,当归1钱。

炮制: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火热毒,羞明多泪,疼痛难开,并左右头风。

用法用量:先吸冷水1口,后吹入药末,左患吹左鼻孔,右患吹右鼻孔,1日2-3次。打嚏而愈。

出处:《惠直堂方》卷二

别名:立效神散

组成:生姜(去皮)1两,大黄5钱,甘草5钱,黄瓜蒌1个(去皮)。

功能主治:吹奶。

用法用量:立效神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出处:《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引东垣方

组成:铁蚊龙(1名水藕,1名金莲花,取根)2两(锉片,焙干),知母1两,贝母1两,雄黄半两,天雄1个(生用),紫河车3两,大川乌1个,真北细辛。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蛇伤垂死者。

用法用量:方中真北细辛用量原缺。如伤风,随脉证用发散药并服之。如有孕妇,则除天雄,少用川乌。

注意:孕妇忌食荤物。

提示:孕妇忌食荤物。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十四引萧南仲方

组成:青皮、陈皮、乌药、干姜、香附子、莪术、三棱。

炮制:上醋煮,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经年积血,腹中常痛,日夜呻吟不得眠。

用法用量:空心陈皮汤调下。

出处:《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仙传济阴方》

组成:枯白矾1两,黄丹(纸上飞)1两,白胶香1两(另研)。

炮制: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人粘疮浸彻,经年不效。

用法用量:先用葱白、荆芥熬汤,洗净,揩干,上药,后用小油调搽。

出处:《普济方》卷四○八

组成:白矾1两,生姜3两(切片,同白矾炒干),荜茇1两(焙干)各等分。

炮制:上入烧盐少许,为末。

功能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掺牙痛处。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九引王子益方

组成:真陈皮(灯上烧黑,为末)1钱,麝香少许(别研)。

炮制:上药和匀。

功能主治:聤耳、底耳,有脓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先用绵蘸耳内,脓净上药。

出处:《医方类聚》卷七十八引《济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