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连翘2钱,葛根2钱,牛蒡子2钱,玄参2钱,黄芩2钱,桔梗2钱,赤芍1钱,栀仁1钱,淡竹叶1钱,甘草1钱,木通1钱,升麻6分。
功能主治:肺胃邪热,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喉证指南》卷四
组成:连翘茎叶(新者)1两,生地黄2两,苍耳茎叶(新者)1两,陈皮(汤浸去白)1两,鸡苏茎叶(新者)1两。
炮制:上锉碎,以水少许,都捣令烂,生绢绞取汁。
功能主治:因饵乳石发,心肺中热,鼻中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3合,不拘时候。未止再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组成:连翘2两,防风(去叉)2两,玄参2两,白芍药2两,荠苨2两,黄芩(去黑心)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桔梗(锉,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黄芪(锉)4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排脓。主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日2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
组成:连翘1两,山栀子仁1两,黄芪(锉,炒)1两,防风(去叉)1两,升麻1两,羚羊角(镑)1两,漏芦(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锉,炒)1两,枸杞根皮1两。
炮制:上为粗末,拌令匀。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疮肿,或已溃,或未溃。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空心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组成:连翘、甘草、黄芩、栀子、薄荷、大黄(酒炒)、朴消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金克肝木,风邪在肺,金旺而木衰,致目有白膜遮睛者。
用法用量:滚水送下。或蜜丸亦可。
出处:《异授眼科》
组成:鼠粘子、连翘、当归、芦根、木通、石膏、瞿麦、车前子、蝉蜕、桅子、柴胡、黄芩、甘草。
功能主治:痘第五日,实热、胃热发斑。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生姜1片,煎5分服。
出处:《万氏家抄方》卷六
组成:黄芩8分,黄连8分,黄柏8分,山栀子仁8分,大黄8分,石膏8分,蝉蜕8分,牛蒡子8分,红花8分,升麻3分。
功能主治:热毒蓄内,痘不肯出齐。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服。舌上无苔,去大黄。
出处:《玉案》卷六
组成:连翘、牛子、防风、荆芥、炒芩、炒栀、虫退、赤芍、当归、柴胡、木通、车前、滑石、甘草。
功能主治:退热解毒。主痘后余毒,疽疖始发,红肿潮热。
用法用量:弱者,加人参、黄耆。
出处:《种痘新书》卷九
组成:连翘3钱,桔梗3钱,牛蒡3钱,僵蚕(姜汁炒)2钱,银花2钱,黄芩1钱,人中黄1钱,粉葛1钱5分,赤芍1钱5分,薄荷8分,皂刺3针。
功能主治:白喉热证尚轻,热邪尚在表者,初起白见于外关,或薄或小,淡红微肿,略痛,声音响亮,牙关连翘饮食稍碍,口干头闷目胀,舌苔与小便微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白喉全生集》
别名:连翘散、防风散、上清连翘散
组成: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疮疡等一切热证;疮痘入目生困。
用法用量:连翘散(《癍论萃英》)、防风散(《普济方》卷三六九)、上清连翘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出处:《活人书》卷二十
组成:酒炒川黄连、酒炒川柏、连翘、石膏、黑栀、甘草、力子于、防风、荆芥、酒芍、当归。
功能主治:麻疹后发牙疳者。
出处:《麻症集成》卷三
组成:连翘、贝母(去心)、牛蒡子、陈皮、桑白皮、桔梗、甘草梢。
功能主治:疮毒入内作肿,或兼微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幼科直言》卷五
组成:连翘、牛子、柴胡、前胡、当归、白芍、防风、荆芥、木通、车前、炒芩、炒连、虫退、滑石、甘草。
功能主治:解余毒。主痘后余毒攻作,将发痈疽,潮热,痘浆清,痂薄,热而烦渴,舌有黄苔,遍身俱热,有1-2处尤热甚,精神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以热退痛止,药方可止。
出处:《种痘新书》卷九
组成:连翘、赤芍药、当归、荆芥、防风、牛蒡子(炒)、川芎、栀子、黄芩、瞿麦、木通、生干地黄、瓜根、麦冬、粉草各等分。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诸恶疮红赤,痛痒不定,心烦口干;及妇人血风,红斑圆点,开烂成疮,痒痛流黄水汁。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灯心20茎,水煎,不拘时候服。
出处:《得效》卷十九
别名:连翘散(《斑论萃英》)、防风散(《普济方》卷三六九)、上清连翘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组成:连翘 防风 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炮制: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小儿风热感冒;诸疮肿毒,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
出处:《类证活人书》卷二十
组成:连翘、贝母(去心)、牛蒡子、陈皮、桑皮、桔梗、甘草梢。
功能主治:疮毒入内作肿,或兼微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幼科直言》卷五
组成:连翘1分,瞿麦1分,滑石1分,车前子1分,牛蒡子1分,赤芍1分,山栀子仁半分,木通半分,蝉退半分,当归半分,防风半分,黄芩1分半,荆芥1分半,柴胡2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小儿表里诸热;小儿痘疹14日时。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风热、痰热、变蒸热、肝热、大肠热、瘾疹热,加麦门冬;丹热、实热、血热、三焦热、小肠热,加大黄、灯心;麻痘热、温气热、已出未出症热,加紫苏、当归;余毒热、胎热、肺热、伤寒后、疮疹后余毒发热,加薄荷;项上生核作热、痈疖毒热,加大黄、朴消。
出处:《医学入门》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