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菊花 川芎 荆芥 细辛 甘草 防风 白芷 薄荷 羌活 僵蚕 蝉蜕
炮制:上研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清利头目。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或巅顶痛,恶寒发热,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微黄,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茶清调服。
出处:《银海精微》卷下
组成:菊花1钱,僵蚕3分。
功能主治:风热上攻。
用法用量:加入川芎茶调饮合服。
出处:《不居集》下集卷二
组成:菊花2两,川芎2两,荆芥穗2两,羌活2两,甘草2两,白芷2两,细辛1两(洗净),防风(去芦)1两半,蝉蜕5钱,僵蚕5钱,薄荷5钱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主治风热上扰头目,症见偏正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舌红,苔干,脉浮数。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眩晕等病症。
方解:本方系川芎茶调散基础上加菊花、蝉蜕、僵蚕而成,较川芎茶调散增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力,治疗风热头痛颇为合适。临床以偏正头痛、目赤流泪、恶寒发热为辨证要点。本方改作汤剂,热邪偏盛、上攻头目,去细辛,加蔓荆子、柴胡、忍冬藤.重用菊花;风邪偏盛、热象轻者,去羌活、细辛、白芷,加木贼、石决明、钩藤;内伤头痛,去开芥、防风、薄荷、白芷;肝阳偏亢,加天麻、石决明、珍珠母;肝郁化火,加栀子、黄芩;清阳不升者,加党参、黄芪。
方歌:川芎茶调羌防荆,白芷薄荷草细辛;菊花茶调加僵蚕,疏风散邪头目清。
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面肌痉挛、带状疱疹等病症。
出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