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散

别名:九仙饮、九仙丹

组成:黄芩、荆芥、甘草、赤芍药、菊花、川芎、当归、木通、白芷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经虚热,小眦赤脉传睛,眼通红,久不退。

用法用量:九仙饮(《眼科全书》卷四)、九仙丹(《眼科全书》卷六)。

出处:《银海精微》卷上

组成:人参 款冬花 桑白皮 桔梗 五味子 阿胶 乌梅各一两 (30g) 贝母半两 (15g) 罂粟壳(去顶,蜜炒黄)八两 (240g)

功能主治:敛肺止咳、益气养阴。主治肺病迁延,气阴亏耗之久咳,症见久咳不已,倦怠汗出,痰少而黏,舌红苔少,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三钱(9克),每日两次,开水送服。亦可水煎服,按原方比例酌定。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干咳、喉源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病症。

方解:本方为治疗久咳肺虚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久咳不愈,喘息自汗,脉虚数为辨证要点。方以罂粟壳敛肺止咳;五珠子、乌梅敛肺养阴;人参补益肺气;阿胶滋养肺阴;款冬花、贝母止咳化痰;桑白皮降气清热;桔梗宣肺祛痰。全方以敛肺养阴、益气扶正为主,兼以止咳化痰,临床常用于肺之气阴亏虚,如咳喇挟有外邪,或痰热邪实为主而气阴不虚者,均不宜应用,以免“闭门留寇”,而致咳嗽加剧,肺气闭塞。咳甚。加紫菀、枇杷叶;气虚甚者,加黄芪;阴虚潮热加百合、麦门冬、地骨皮等。

方歌:九仙散中罂粟君,五味乌梅共为臣,参胶款桑贝桔梗,敛肺止咳益气阴。

提示:久咳不已但内多痰涎或外有表邪者,不可使用,以免留邪。本方不可多服久服,中病即止。

研究:临床报道也见用于治疗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腹泻、肢体疼痛等疾病。

出处:《卫生宝鉴》卷十二

组成:柴胡(去芦)2两,苍术(米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滤干锉片,用火炒至微黄色)2两,赤芍药6钱半,荆芥6钱半,甘草6钱半,麻黄(不去根节)半两,川芎半两,薄荷(和梗)半两,旋覆花(去老梗)3钱。

功能主治:诸目疾,不拘岁月远近。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葱1根,煎7分,不拘时温服。

出处:《活幼心书》卷下

组成:九尖蓖麻子叶3钱,白矾(飞过)2钱。

功能主治:咳嗽痰涎。

用法用量:上用猪肉4两,薄批,棋盘摊开,掺药2味,荷叶裹,文武火煨熟。细嚼,白汤送下,后用干食压之。

出处:《儒门事亲》卷十五

组成:人参1两,款冬花1两,桑白皮1两,桔梗1两,五味子1两,阿胶1两,乌梅1两,贝母半两,御米壳8两(去顶,蜜炒黄)。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点服。嗽住止后服。

出处:《卫生宝鉴》卷十二引太医王子昭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