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甘草(炙)30克 桂府腻白滑石180克 薄荷叶(末)7.5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泻痢热疟,霍乱吐泻,酒食中毒,石淋;产后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日三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服。
出处:《宜明论方》卷十
组成:鸡苏3两,防风(去叉)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水调下。更以鸡苏叶于新水内揉软,纳鼻窍,血即止。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
组成:鸡苏叶 黄芪(去芦)生地黄(洗)阿胶(蛤粉炒)白茅根各30克 桔梗(去芦)麦冬(去心)蒲黄(炒)贝母(去心)甘草(炙)各15克
炮制: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劳伤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蒲黄、茅根、薄荷、黄芪、鸡苏、贝母、麦冬、阿胶、栀子、甘草、桔梗、生地黄。
功能主治:劳伤肺嗽,痰涎有血。
用法用量:加生姜为引。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别名:鸡苏饮
组成:鸡苏叶2两,滑石3两,刺蓟根1两(锉),木通2两(锉),生干地黄2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淋。
用法用量:鸡苏饮(《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出处:《圣惠》卷七十二
组成:鸡苏茎叶1两,黄蓍1两(锉),甘草1两(生用),干姜半两(炮裂,锉),艾叶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劳伤,或饱食气逆,致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赤马通汁1合,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三十七
组成:辰砂益元散加薄荷少许。
功能主治:清肺热。主暑月小便不利。
出处:《麻科活人》卷三
别名:鸡苏散煎
组成:鸡苏叶1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1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伏龙肝2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鸡苏散煎(《医统》卷八十三)。
出处:《圣惠》卷七十
组成:鸡苏茎叶1两,人参3分(去芦头),陈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大腹皮3分(锉),芎?3分,苎麻根半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疒丂)刺痛,气胀,胎不安稳。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七十五
组成:鸡苏叶1两,黄芩1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阿胶2两,伏龙肝2两,刺蓟1两,生地黄1两,黄芪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竹茹弹子大,水煎服。
出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组成:鸡苏、木贼、荆芥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以茶清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卫生总微》卷五
组成:鸡苏1两,葵子2两,石膏2两,生干地黄3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血淋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出处:《圣惠》卷五十八
组成:鸡苏叶1两,黄耆半两(锉),羚羊角屑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刺蓟1两,茜根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3分(去心),黄芩3分,当归3分,伏龙肝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吐血,心烦昏闷。
用法用量:方中茜根,《准绳·类方》作“葛根”。
出处:《圣惠》卷七十
组成:鸡苏1两,葵子2两,石膏2两,生干地黄3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血淋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出处:《圣惠》卷五十八
别名:生料鸡苏散
组成:鸡苏叶1两,黄芪(去芦)1两,生地黄(洗)1两,阿胶(蛤粉炒)1两,白茅根1两,桔梗(去芦)半两,麦冬(去心)半两,蒲黄(炒)半两,贝母(去心)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伤劳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生料鸡苏散(《医学纲目》卷十七)。《得效》有桑白皮半两,大枣一枚。
出处:《济生》卷二
组成:鸡苏茎叶1两,黄蓍1两(锉),甘草1两(生用),干姜半两(炮裂,锉),艾叶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劳伤,或饱食气逆,致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赤马通汁1合,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