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黄连、升麻、芍药、玄参。

功能主治:发斑,往来寒热,或潮热,口苦咽干而渴,耳聋胁痛,胸满心烦而呕,喘嗽等。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口干,去半夏,加天花粉;咽痛,加桔梗、荆芥;若呕,加陈皮、干姜,去甘草;斑毒,加犀角、大青;胸中满闷不利,加瓜蒌、枳壳;痰火上喘,加知母、瓜蒌、桑皮;喘渴脉数大,加石膏;胸胁满痛,加枳壳、桔梗;心下痞硬,加枳实、黄连。

出处:《伤寒全生集》卷三

组成:小柴胡汤加生地黄、山栀子、枳壳。

功能主治:产后寒热往来。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组成:小柴胡汤加竹茹2钱,生姜重用3钱。

功能主治:少阳证,耳聋胁痛,干呕,潮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会约》卷十

组成:柴胡2钱,黄芩(炒)1钱,人参7分,半夏7分,甘草(炙)5分,山栀子(炒)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肝胆风热,耳边肿痛,结核寒热。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出处:《诚书》卷十五

组成:柴胡钱2分,黄芩(炒)钱2分,人参钱2分,半夏钱2分,胆草钱2分,栀子钱2分,当归钱2分,白芍钱2分,甘草6分。

功能主治:肝胆二经部位,热毒瘰疬,及一切疮疡,发热潮热,并小腹胁股结核,囊痈便毒,或耳内耳下生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钟,煎8分,食远温服。

出处:《外科大成》卷二

组成:柴胡1钱,白芍1两,茯神5钱,麦冬3钱,甘草1钱,陈皮5分。

功能主治:恐惧内伤,心胆虚弱,感冒风邪,畏寒作颤。

用法用量:水煎服。

出处:《辨证录》卷九

组成:小柴胡汤加当归、生地黄、牡丹皮。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邪热未尽,适值经来,邪热乘虚入于血室,经水断而续来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者。

出处:《金鉴》卷四十九

组成:柴胡1钱,人参1钱,黄芩(炒)1钱,川芎1钱,白术1钱,黄芪(盐水浸炒)1钱,当归(酒炒)1钱,甘草1钱,黄柏(酒拌炒)1钱,知母(酒拌炒)1钱,半夏5分。

炮制:上作1剂。

功能主治:囊痈腐烂,或饮食少思,日晡发热。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痛甚,加黄连;小便不利,加木通。

出处:《外科经验方》

组成:小柴胡5钱加官桂1钱,草果1钱,槟榔1钱。

功能主治:表里不分,发为疟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去滓,午后温服;滓再煎,不拘时候。夏月,加香薷1钱。

出处:《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德生堂方》

组成:柴胡7钱,黄芩7钱,甘草7钱,人参5钱,生地黄5钱,熟地黄5钱,枳壳5钱。

功能主治:产后潮热往来。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食远服。

出处:《女科万金方》

组成:柴胡2钱5分,黄芩1钱,人参1钱,生地黄1钱,甘草1钱,半夏6分。

炮制:上作一剂。

功能主治:妇女热入血室,致寒热如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妄语,血虚大劳大怒,火动热入血室,或妇女经行,感冒发热,寒热如疟,夜间热甚或谵语。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出处:《外科发挥》卷二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当归、升麻、陈皮、泽泻。

功能主治:疹后疟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无汗恶寒,加苍术、独活;发热过期不退,加葛根;胸腹饱满,加枳壳、桔梗;停食,加厚朴、山查;烦躁谵语,大便闭结,加知母、石膏;汗多身冷,加芍药、桂枝;3月久疟,加人参、杏仁,又加生姜1片,大枣1枚,再加桃枝7条,未发时温服。

出处:《治疹全书》卷下

组成:柴胡2钱,黄芩2钱,人参1钱半,半夏1钱半,牡蛎粉1钱,枳壳(麸炒)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伤寒胁痛,少阳、厥阴热疟。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1钟,食远服。

出处:《奇效良方》卷二十八

组成:半夏、条芩、茯苓、甘草、木香、川黄连、白芍、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产后疟痢兼作,因胎前湿热未化,致产后下陷脾经,寒热滞下不已者。

出处:《顾氏医径》卷四

别名:柴胡栀子散

组成:柴胡1钱5分,人参5分,黄芩7分,半夏5分,甘草(炒)3分,山栀子,牡丹皮。

功能主治:肝胆风热,发为疮疡,耳前后肿,或结核焮痛,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或潮热晡热,口苦耳聋,或胸胁作痛,或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柴胡栀子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出处:《保婴撮要》卷十三

组成:柴胡3钱,黄芩3钱,知母3钱,潞参3钱,鳖甲3钱(醋炙),清半夏2钱,常山1钱半(酒炒),草果1钱,甘草1钱,酒曲3钱,生姜3钱,大枣2枚(擘开)。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脉象弦而无力。

用法用量:疟初起者,减潞参、鳖甲;热甚者,加生石膏5-6钱或至1两;寒甚者,再加草果5分或至1钱。

出处:《衷中参西》上册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