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茯苓汤

组成:人参(去芦)半夏(汤洗)陈皮(去白)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粉草15克 益智(去壳)香附子(炒,去毛)各30克

炮制: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化痰理气。治痰迷心包,健忘失事,言语如痴。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同煎。不拘时温服。

出处:《世医得效方》卷九

组成:苍术2钱,白术3钱,茯苓1钱,甘草(炙)5分,猪苓8分,泽泻1钱,升麻5分,肉桂7分,柴胡6分,黄芩1钱,生草5分,川归1钱,白芍7分。

功能主治:补中健脾,疏利湿热。主水泄注下,日夜无度,小便短少,口渴咽干,腹中疼痛或变成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钟,煎1钟,温服。

出处:《杏苑》卷四

组成:人参(去芦)1两半,半夏(汤洗)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粉草5钱,益智仁(去壳)1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痰迷心胞,健忘失事,言语如痴。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同煎,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得效》卷九

组成:苍术6克 白术9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5克 猪苓2.4克 泽泻3克 升麻1.5克 肉桂2.1克 柴胡1.8克 黄芩3克 生草1.5克 当归3克 白芍2.1克

炮制: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治中气不足,水湿壅盛,阳气郁遏,不得上达,以致水泄注下,日夜无度,小便短少,口渴咽干,腹中疼痛,或变成赤白痢疾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备注:方中苍术、白术、茯苓、甘草等补中健脾;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分消水湿;升麻升阳气上行,兼助柴胡、黄芩消热;生草泄火;下多则亡阴,故佐当归,白芍,以助阴血。

提示:方中苍术、白术、茯苓、甘草等补中健脾;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分消水湿;升麻升阳气上行,兼助柴胡、黄芩消热;生草泄火;下多则亡阴,故佐当归,白芍,以助阴血。

出处:《杏苑生春》卷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