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阿胶6克 艾叶6克
功能主治:养血安胎。治妊娠受伤,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出处:《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组成:当归5钱,芍药(炒)1钱,地榆(炒)1钱,熟地黄8钱,川芎2钱,阿胶(炒)3钱,艾叶5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孕妇胎动不安兼漏血。
出处:《灵验良方汇编》卷上
组成:阿胶、艾绒、川芎、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赤石脂、地榆、菖蒲(一用蒲黄)、小蓟(一用苏木)。
功能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伤淋沥,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水1钟,酒半钟,煎服。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别名:大胶艾汤
组成:阿胶(炙)3两,艾叶(熬)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当归2两,干姜2两,芎藭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男子绝伤,或从高堕下,伤损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疮伤经内绝;妇人产后及崩中伤下血多,虚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大胶艾汤(《普济方》卷三一二)。
出处:《千金翼》卷二十
组成:阿胶2两(炙),艾叶2两。
功能主治:安胎。主妊娠胎动不安,腰腹疼痛,下血甚多。忽然下血。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服。
出处:《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
组成:熟地黄1两,艾叶(炒)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芍药1两,川芎1两,阿胶(炙)1两,黄芪1两。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安胎。主妊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或有所下,或胎奔上刺心,短气。阴虚不足以济火,气虚不足以固血,点滴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枣3枚。
出处:《三因》卷十七
组成:阿胶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艾叶3钱,川芎8分,大枣3枚。
功能主治:妇人经来几点而止,过5-6日或10日又来几点,1月之内常行2-3次,面色青黄。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1-2剂,次服紫金丸
出处:《竹林女科》卷一
组成:干地黄3钱,阿胶1钱,川芎1钱,艾叶1钱。
功能主治:妇人经脉不通。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大盏,酒半盏,煎至8分,不拘时候温服。后服鳖甲散。
出处:《理伤续断方》
组成:阿胶(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坠。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六分,煎至八分,滤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日三服。甚者连夜并服。
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胶艾芎归汤、胶艾当归散
组成:阿胶2两,川芎2两,甘草(炙)2两,艾叶3两,当归3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胞阻。胎动下血在8-9月内,及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
用法用量:胶艾芎归汤(《医学入门》)卷八)、胶艾当归散(《医学正印》卷下)。冷痛,加干姜2两。
出处:《普济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
组成:熟地黄 艾叶(炒)当归 甘草(炙)芍药 川芎 阿胶(炙)黄芪各30克
炮制: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不问月数深浅,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枣3枚。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别名:地黄汤、胶艾芎归汤
组成:川当归2两,熟地黄2两,艾叶2两,阿胶(炒)3两,川芎3两(1方无地黄有甘草;1方加人参、白茯苓)。
炮制:上锉。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顿仆伤胎,腰腹疼痛,或胎上抢心,或下血不止,或短气欲死。
用法用量: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八)、胶艾芎归汤(《济阴纲目》卷八)。一方腹痛甚者,加杜仲、地骨皮。
出处:《胎产救急方》引《杨氏产乳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