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复脉汤

组成:北沙参、龙牙燕、陈阿胶、吉林参、麦冬、大生地黄、生白芍、清炙草、白毛石斛、鲜茅根。【功效】滋养阴液。

功能主治:滋养阴液。主伏暑伤寒,在阴分精室,余热未清者。

出处:《重订通俗伤寒论》引叶氏方

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不去心)15克、阿胶9克、麻仁9克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治温温病后期,久热伤阴,津液耗伤,或久热不退,口干唇燥,烦躁不安,心悸,舌红无苔,脉结代或细数。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30克,地黄、白芍均加至24克,麦冬21克,日三夜一服。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方解:本方是在《伤寒论》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加入白芍而成。主要用于治疗久热伤阴,阴血亏损之证。吴鞠通日:“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方用干地黄、麦门冬、生白芍、阿胶滋阴养血,合以炙甘草补益心气。临床应用以口干唇燥、烦躁不安、心悸,脉虚大或促为辨证要点。如见气虚,加人参、黄芪;阴血虚,加玄参、首乌;热甚,加黄连、知母。将炙甘草汤之温阳复脉变为加减复脉汤之养阴复脉,所以阴血亏虚症状是本方的辨证要点。

方歌:除去参桂与姜枣,加入白芍治阴伤,温邪久恋阳明证,快服加减复脉汤。

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久热伤阴,低热、咳嗽等;又用于治疗痹证、石淋等病症。

出处:《温病条辨》卷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