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红蓝花14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亦治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以酒200毫升,煎至100毫升。顿服50毫升,未止再服。
出处:《金匮要略》卷下
组成:红蓝花3两(新者佳)。
功能主治:产后血晕,言语错乱,恶血不尽,腹中绞痛,或胎死腹中。
用法用量:以无灰清酒半升,童子小便半大升,煮取1大盏,去滓,候稍冷服之。留滓再以新汲水1大升煮之良久服。
出处: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近效方》,名见《妇人良方》卷十八
组成:红蓝花1两。
功能主治:破血通经。主妇人62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痎疟。
用法用量:以酒1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出处:《金匮》卷下
组成:红蓝花(西红花)一两(3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妇女经闭及痛经,腹中刺痛,或经来有块,腹痛拒按,舌质紫暗,脉沉涩。临床用于治疗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外伤等疾病。
用法用量: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注意:孕妇忌服此酒。
备注:(1)红蓝花:即红花,其性温味辛,有活血祛瘀,通经的功效。白酒:温和其血。
方解:红蓝花即西红花、藏红花,多生长于青藏高原,《本草纲目》云:“红花、黄蓝颂曰: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又云:“红蓝花,即红花也,生汉梁及西域。”红蓝花性味辛温质润,能活血行血,温通经络,祛瘀止痛。李时珍《本草纲目》谓:红花“活血润燥,止痛,散肿,痛经”。用酒煎红蓝花,可助药力,行气血。或用白酒泡红蓝花饮服。
方歌:六十二风义末详,腹中刺痛势傍徨,治风先要行其血,一两蓝花酒煮尝。
提示:经期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出处:《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