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别名: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

组成: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用法用量: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本方方名,原书(涵芬楼本)作“桂姜草枣黄辛附汤”;《医门法律》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出处:《金匮》卷中

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组成:桂枝、生姜各三两(各9g),甘草、麻黄、细辛二两(各6g),大枣十二枚,附子(炮)一枚(5g)。

功能主治:温经通阳,宣散水饮。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现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特发性水肿、肺心病、肝硬化腹水、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用法用量: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三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方解:本方是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两方相合而成,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表证而兼心阳不足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今两方合用,殆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之证而设。方中桂枝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散水气;附子温经助阳,与细辛相合可祛寒化饮。盖阳虚之体,邪客较深,取细辛可通彻表里,搜邪外出。佐以生姜、大枣,伍麻黄发越水气,合桂枝温通营卫;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方歌:(1)心下如盘边若杯,辛甘麻二附全枚,姜桂三两枣十二,气分须从气转回。(2)桂枝去芍加麻黄,附子细辛合成方;心下坚满大如盘,壮阳化饮功效良。

提示: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出处:《金匮要略》卷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