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麻黄各半汤

组成: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5g),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3g),大枣四枚(擘),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二仁者)二十四枚(5g)。

功能主治:辛温轻散,小汗解表。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身痒者。现常用于发热、产后感冒、疟疾、急性支气管炎、便秘、体臭、荨麻疹、过敏性疾病、病窦综合征等属于营卫不和,寒郁于表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5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1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70毫升,半日许服尽。调养如桂枝汤法。

运用:营弱见脉细者,重芍药、甘草;风寒夹湿见无汗、头身重痛、舌苔白腻者,加苍术或白术。

方解:本方为太阳病日久,表郁轻证的主方,既用于有麻黄汤证,又用于有桂枝汤证。方中桂枝汤与麻黄汤按1:1用量合方。方名为桂枝麻黄各半汤,实则是桂枝、麻黄二方剂量的三分之一,为发汗轻剂。取麻黄汤发汗解表,疏达皮毛,以治表实无汗;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两方合用,又小制其剂,乃有刚柔相济,从容不迫,异道取功之妙,既有小汗解邪之效,又无过汗伤正之弊。

方歌:(1)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而呈热色痒均驱。(2)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提示:风热表证者及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本方;本方不宜久服,见汗出者不必再服。

出处:《伤寒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