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大黄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
功能主治:益脾和中,缓急止痛,佐以泻实。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脾虚积滞之腹痛较甚且不缓解,拒按,或伴便秘或便滞不爽,脉浮大或浮迟,苔白厚或淡黄厚。现常用于治疗感冒、慢性肠炎、阑尾炎、细菌性痢疾、胰腺炎、顽固性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每服一升(200ml),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运用:如腹胀甚者,加厚朴、枳壳;腹痛甚者,重用芍药;大便燥结难下,加全瓜蒌、火麻仁,重者加芒硝;挟湿加苡仁。
方解:本方是桂枝倍芍药加大黄所组成,这是针对太阳病,因误下实邪结于阳明,因而采取解肌祛风兼苦寒泻下的治法。方用大黄泻下攻积,以除腹痛,桂枝通阳发汗,以解肌表,白芍敛阴和营,甘草缓中调胃,二者相伍,尤能化阴止痛,生姜汁辛温调卫以助桂枝辛散卫分之表邪,大枣甘温助白芍调和营血,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效。故本方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兼通腑实的作用。
方歌:(1)太阳本病下非宜,腹满旋惊实痛时,汤用桂枝仍解表,大黄攻里效尤奇。(2)桂枝加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提示: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本方。
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皮肤瘙痒症等病症:实验研究证明,该方能延缓肾衰竭,可作为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的基础方剂。
出处:《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