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

别名:夺命丸、牡丹丸、夺命丹、仙传保命丹、安禳丸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

功能主治:下其症。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3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胎动气。

用法用量:夺命丸(《妇人良方》卷十二)、牡丹丸、夺命丹(《普济方》卷三五七)、仙传保命丹、安禳丸(《胎产心法》卷中)。本方方名,《张氏医通》引作“桂心茯苓丸”。

出处:《金匮》卷下

组成:桂枝100g、茯苓100g、牡丹皮100g、赤芍100g、桃仁100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症。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出处:《中国药典》

组成: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去皮尖)15克,牡丹皮15克,芍药15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瘕散结。主瘀滞胞宫,结而为患。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饭前服用10克。

出处:言庚孚方

别名:夺命丸(《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牡丹丸(《普济方》卷三五七)、夺命丹(《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桂心茯苓丸(《张氏医通》卷十五)。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症块。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淡紫,苔白,脉弦细涩。现常用于治疗输卵管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崩漏、血精症、房颤等病症,还可以治疗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卵巢恶性肿瘤、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附睾炎、视网膜静脉闭塞、妊娠高血压、心绞痛、高脂血症、不育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用法用量: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一丸,食前服。不知,加至三丸。

备注:方中桂枝温阳通脉,芍药养血和营,桃仁破血消症,丹皮活血散瘀,茯苓益气养心。以蜜为丸,取其渐消缓散之义。

方解:本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健脾养心而利湿;牡丹皮散血行瘀而退瘀热;芍药柔肝理脾调气血;桃仁活血化瘀而破瘀块;芍药、桂枝,一阴一阳,茯苓、牡丹皮,一气一血,桃仁既破且散,共奏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之功效。

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瘕块胎可安。

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组织微循环,扩张血管,改善病灶周围血氧供应而诱发排卵,促进子宫内膜脱落,清除宫内瘀血,促使残留胚胎组织排出,改善子宫肌肉收缩的功能。

出处:《金匮要略》卷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