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

别名: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组成:甘草(炙)四两(12g)、黄芩三两(9g)、干姜三两(9g)、半夏(洗)半升(9g)、大枣(擘)十二枚、黄连一两(3g)。

功能主治: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

用法用量:以水一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方解: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而成。甘草为君药,以补中缓急,使胃虚得补,急利得缓,余药仍和胃消痞。本方无人参,当属传抄脱漏。

方歌: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擘同烹。

出处:《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三钱) 干姜(炮.三钱) 黄芪(一钱半) 黄连(一钱半) 人参(一钱半) 半夏(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医反下之,并自利,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出处: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组成: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半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下之后,日数多,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而烦,非是结热,是胃中虚气上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出处:《圣惠》卷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