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甘草2两,粉1两,蜜4两。
功能主治:安蛔止痛,解毒和胃。主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用法用量:《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6;1:18)报道,四川省某县1970年7月发生一起应用甘草粉蜜汤集体驱蛔,因使用铅粉,致使接受该方的74人全部中毒,无一幸免。中毒者在服药时曾觉药有铅臭,数小时后心烦,轻微呕吐,胃中嘈杂不适。2~9天内先后不同程度出现头昏头痛,身软无力,懒言嗜睡,口臭流涎,口腔糜烂,食欲逐渐下降,胸腹胀满,四肢及眼胞浮肿。部分病例在牙龈边缘可见蓝灰色铅线。中毒者初起面色灰白少华,大便秘结;3~5天后部分病人面色发黄,甚至全身发黄;大便由秘结转溏泻,小便深黄量少。舌质:中毒初中期淡红,苔白滑或厚腻;中后期有少数患者出现舌绛少苔;脉象多虚弦、滑数无力或见有濡弱之脉。经用昆布、海藻、金钱草、板蓝根等加减治疗,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愈。据此,作者认为原方“粉”,应为米粉。
出处:《金匮》卷中
组成:甘草二两(6克)、粉一两(3克)、蜜四两(12克)
功能主治:和胃,安蛔,止痛。主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现常用于治疗蛔虫性腹痛、肠梗阻、胆道蛔虫症、失眠等。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匀,煎如薄粥。温服一升,愈即止。
备注:关于本方中的"粉",过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铅粉,为杀虫峻药;一说是米粉,为和中养胃之晶。如治蛔虫病,可用铅粉;蛔痛屡服杀虫剂而痛未解,则用米粉。
方解:本方为治疗蛔虫病用杀虫药效果不好者。蛔虫病发作之时,如果使用了杀虫药而效果不好的,就应当和胃安蛔止痛。方中甘草、蜂蜜皆为安蛔和胃之品,蛔虫得甘则安,腹痛可止。
方歌:(1)《金匮》甘草粉蜜汤,用治胆蛔效果良,一粉二甘四份蜜,诱杀蛔虫是妙方。(2)蛔虫心痛吐涎多,毒药频攻痛不瘥,一分二甘四两蜜,煮分先后取融和。
提示:关于本方中的粉,过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铅粉,为杀虫峻药;一说是米粉,为和中养胃之晶。如治蛔虫病,可用铅粉;蛔痛屡服杀虫剂而痛未解,则用米粉。
出处:《金匮要略》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