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知母、贝母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咳嗽,痰壅喘急,喘急倒头不得,肺痨有热。
用法用量:临睡时白汤调,温服。如喘急,加苦葶苈末;如久嗽不止,加马兜铃末,如无,以粟壳代,去筋膜不制。
出处:《准绳·类方》卷二引《局方》
别名:二母汤(《万氏女科》卷三)。
组成:知母 贝母 白茯苓 人参各15克 桃仁 杏仁(并生用,去皮、尖)各7.5克
炮制: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咳嗽痰喘,或觉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80毫升,不拘时温服。如觉腹统痛亦服之,立有神效。
出处:《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
组成:贝母(去心,童便洗)知母等分 干生姜1片
功能主治:主肺热咳嗽,及疹后咳甚者。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服;或为末,每服1.5~3克,沸汤送下。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别名:知母散、二母汤、知母饮
组成:知母5分,贝母5分,白茯苓5分,人参5分,桃仁1分,杏仁(并生用,去皮尖)1分。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上攻,留入于肺经,咳嗽,如伤风痰嗽,用寻常伤风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知母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二)、二母汤(《万氏女科》卷三)、知母饮(《准绳·女科》卷五)。
出处:《袖珍》卷四引《圣惠》
组成:知母、牡蛎粉、贝母。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乳。主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三母散,与方中所用二母不符,据《本草纲目》改。方中知母、贝母、牡蛎,《本草纲目》用量为等分,每服二钱。
出处:《汤液本草》卷中
组成:知母、贝母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主治肺热燥咳或肺虚劳热,咳嗽痰喘,痰涎壅盛,骨蒸潮热,音哑声重,口燥舌干,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用量:上药为细末。临睡时用温开水调服。如喘急甚,加苦葶苈末;久咳不止,加马兜铃末,如无,以粟壳(去筋膜,不制)代之。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明原因反复咳嗽及产后咳嗽等病症。
方解:本方主治肺热燥咳或久咳伤阴,方中二母皆润燥之品,贝母化痰泻肺,配以知母滋肾清肺金,苦能泄热,寒能胜热,润能去燥。《医方集解》:火旺烁金,肺虚劳热,能受温补者易治,不能受温补者难治,故又设此法以滋阴。临床也有报道以二母散为基础方加味用于治疗产后咳嗽(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而咳喘)。
方歌:知母贝母二母汤,共为细末睡前服,喘急咳嗽用之良,痰涎壅盛此堪尝。
出处:《急救仙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