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散

组成:香薷、扁豆、厚朴、木爪、甘草、香附、陈皮、苍术、紫苏。

功能主治:外感内伤,身热腹胀。

出处:《李氏医鉴》卷四

组成:荔枝核(炮)、小茴香(炒)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寒疝偏坠肿痛。

用法用量:空心烧酒下3钱。

出处:《仙拈集》卷二

组成:文蛤1两,黄柏2钱。

功能主治:眼中翳膜血丝。

用法用量:煎水熏洗。

出处:《慈幼新书》卷一

组成:熟地黄(炒)2钱,干姜(炮)2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漏血如月经,以致胞干,母子俱损。

用法用量:米饮调服。

出处:《叶氏女科》卷二

组成:宣州木瓜1两(陈酒拌一宿),干丝瓜络5钱。

炮制:瓦上各炙存性,研末和匀。

功能主治:虚火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卧时敷患处,含1夜吐出,即愈。

出处:《绛囊撮要》

组成:半夏1两(洗7次),干桑白皮2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五膈气,心胸痞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醋水1盏,煎至7分,稍热服。

出处:《普济方》卷二○四

组成:茅山苍术1斤,川黄柏1斤。

炮制:共炒存性,为末。

功能主治:湿风烂疮。

用法用量:麻油调搽。

出处:《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组成:宣州木瓜1两(陈酒拌一宿),干丝瓜络5钱。

炮制:瓦上各炙存性,研末和匀。

功能主治:虚火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卧时敷患处,含1夜吐出,即愈。

出处:《绛囊撮要》

组成:四君子汤1帖,黄芪建中汤1帖。

功能主治:痔疾。

用法用量:加白扁豆、缩砂仁,同煎服。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六

组成:当归、熟干地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养肝气。主月昏,视物不明,泪下。

用法用量:以无灰酒下2钱匕,不拘时候。

出处:《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

组成:蛇退1条(全者,烧存性),蚕纸1片(方5寸以上,烧存性,约与蛇退相等)。

功能主治:催生。主难产。

用法用量:上药合和,只作1服。以麝香温酒调下。

出处:《百一》卷十八引柳正之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澹寮》

组成:当归、陈皮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理气血,去风。主

用法用量:以酒调服。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蜣螂不拘多少(6-7月间,寻牛粪中者,用线串起阴干收贮)。

炮制:用时,取1个,要全者,放净砖上,四面以炭火烘干,以刀从腰切断。如大便闭,用上半截;小便闭,用下半截;二便俱闭,全用。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新汲水调服。

出处:《回春》卷七

组成:马蹄香、香圆橘叶。

功能主治:马(疒其),满身起堆。

用法用量:上捣烂,糟炒缚之,或用秦椒酒煎敷。

出处:《准绳·疡医》卷五

组成:平胃散2帖,四君子汤2帖。

功能主治:妇人血崩。

用法用量:先合煎数服,然后吃三灰散、四神散。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十

组成:蛇床子1两,轻粉3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疳久不愈。

用法用量:香油调搽。

出处:《仙拈集》卷三引《普济》

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用法用量:上二味研为细末。每服3~9克,日服二次,用沸汤加姜汁送服。表实体壮者,加酒少许佐之。若气虚者加补气药,血虚者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疹、小儿脓疱疮、红斑性肢痛等病症。

方解:二妙散中以黄柏苦寒清除湿热,为冶下焦湿热之要药;苍术苦温香燥,二药配伍,阴阳相济,寒温协调,共成清热燥湿,标本兼顾之法。临床应用以下肢痿弱无力、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痒、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为辨证要点。

方歌: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秒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痊。

研究:实验证实有抗菌、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临床报道有二妙丸加减治疗糖尿病。

出处:《丹溪心法》卷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