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汤

别名:千金定喘汤、白果定喘汤、千金汤

组成:白果(去壳,砸碎,炒黄色)21个(9克)、麻黄三钱(9克)、苏子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款冬花三钱(9克)、杏仁(去皮尖)一钱五分(4.5克)、桑白皮(蜜炙)三钱(6克)、黄芩(微炒)一钱五分(4 5克)、法半夏三钱(9克)

功能主治:宣肺降气,祛痰平喘。主治痰热内蕴,肺气上逆,症见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哮喘咳嗽,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

注意:新感风寒,无汗而喘,内无痰热者不宜用;哮喘日久,气虚脉弱者不宜用。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病症。

方解:本方用麻黄宣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一开一收;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合而用之,共成宣肺平喘,化痰泄热之功。

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提示:新感风寒,无汗而喘,内无痰热者不宜用;哮喘日久,气虚脉弱者不宜用。

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肺脓疡、间质性肺炎、过敏性咳嗽、弥散性全细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其他肺系疾病证属痰热内蕴,肺气上逆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定喘汤有化痰、平喘、抗炎作用,还能抑制气道重塑,减少嗜酸粒细胞浸润,改善肺功能。

出处:《摄生众妙方》卷六

组成:款冬花、杏仁、熟半夏、枯芩、苏子、甘草、桑白皮、麻黄(冬春带节,夏用根节,秋季根多本少)。

功能主治:肺风痰喘。

用法用量:加炒白果肉(去皮心)数个,河水煎服。

注意:忌生姜引。

提示:忌生姜引。

出处:《幼科金针》卷上

组成:半夏曲(炒)1钱半,明阿胶(炒)1钱半,甘草1钱半,罂粟壳半两(制),五味子1分,桑白皮1分,麻黄(去节)1分,人参1分,上姜3片,乌梅半个。

功能主治:丈夫、妇女远年近日肺气咳嗽,上气喘息,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声不出,鼻塞头昏。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渐渐温服。

出处:《妇人良方》卷六

组成:陈皮(去白)、南星(制)、栀子仁、软石膏、杏仁泥、薄荷叶、赤茯苓。

炮制:上锉细。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痰气喘急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沥服之。

出处:《片玉心书》卷四

组成:北耆1两,熟地黄8钱,人参2钱,当归3钱,阿胶3钱,附子1钱半。

功能主治:产后喘促。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组成:麦冬(去心)2钱,人参2钱,辽五味21个,麻黄5分,白术(土炒)1钱2分,杏仁(去皮尖)1钱2分,陈皮1钱2分,葶苈子1钱2分。

功能主治:胃虚作喘,脉气无力,抬肩撷项,喘而不休。

用法用量:加黑枣2个,水煎,食远服。

出处:《玉案》卷四

组成:炙麻黄、杏仁、桑白皮、枯芩、苏子、瓜蒌、葶苈。

功能主治:麻症气逆膈热,肺热咳嗽。

出处:《麻症集成》卷四

别名:千金定喘汤(《寿世保元》卷三)。

组成:白果21枚(去壳,炒黄色,分破)麻黄 款冬花 桑白皮(蜜炙)各9克 苏子6克,法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

炮制: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宜肺平喘,清热化痰。主风寒外束,痰热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黄,胸闷气喘,喉中有哮鸣声,或有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现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时,徐徐服之。

注意:新感风寒,无汗而喘,内无痰热者,或哮喘日久,气虚脉弱者,均不宜用。白果有小毒,不宜过服和久服。

备注:方中麻黄宜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一开一收为君;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为臣;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为使。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泄热之功。

提示:方中麻黄宜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一开一收为君;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为臣;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为使。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泄热之功。

出处:《扶寿精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