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地黄(切,焙)5两,艾叶2两,黄芩(去黑心)2两,当归(切,焙)2两,地榆4两,伏龙肝3两,柏叶3两,生姜(切,焙)3两,蒲黄3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己。及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组成:生地黄(细切)2两半,竹茹1两,玄参1两,鸡苏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升麻1两半,麦冬(去心,焙)1两半。
炮制:上除地黄外,为粗末,入地黄拌匀。
功能主治:咽喉中生疮,唾血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如不能多服,细细含咽。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别名:凉血地黄汤
组成:生地黄3钱,紫菀1钱,知母1钱,白术1钱,陈皮4分,麦冬2钱,当归2钱,天冬1钱,甘草4分,黄芩1钱半,犀角8分。
功能主治:妊娠咳血。
用法用量:凉血地黄汤(《胎产心法》卷上)。喘,加瓜蒌仁1钱。
出处:《嵩崖尊生》卷十四
组成:生地黄汁半斤,蜜3合,青蒿汁3合。
炮制:上药相和。
功能主治:热劳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温服1合,不拘时候,宜顿服之。
出处:《普济方》卷二二九
组成:生地黄(洗)1两,赤茯苓(去皮)1两,玄参(洗)1两,石菖蒲1两,人参(去芦)1两,黄芪(去芦)1两,远志(去心,甘草煮)1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肾劳实热,腹胀耳聋,常梦见大水。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候。
出处:《袖珍》卷三引《济生》
别名:干地黄汤
组成:干地黄8两,牛膝8两,当归8两,芎穷6两,卷柏6两,防风6两,桂心3分,牵牛子末3分。
炮制:上切。
功能主治:妇人久无子断绪,少腹冷疼,气不调。
用法用量:干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注意:忌热面、荞麦、炙肉、生葱、芜荑、蒜、粘食等物。
提示:忌热面、荞麦、炙肉、生葱、芜荑、蒜、粘食等物。
出处:《外台》卷三十三引《广济方》
别名:生地黄汤
组成:生地黄3两(切),柳枝(锉)1合,黑豆2合。
功能主治:齿龈出血。
用法用量: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出处:《圣惠》卷三十四
组成:生地黄汁1升,当归1两(末),生姜汁3合,酒5合,童便2升。
功能主治:产后心胸中烦闷,血气涩,肋下妨不能食。恶露不快。
用法用量:上和煎3-4沸,去滓分服,1日令尽,间食服。
出处: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广济方》,名见《产宝诸方》
组成:生地黄5两,香豉5合(绵裹),人参2两,粟米5合,茯苓4两,知母4两,麦冬(去心)3两,前胡3两,甘草2两(炙)。
炮制: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不得眠。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去滓,分4次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芜荑、酢物。
提示:忌海藻、菘菜、芜荑、酢物。
出处:方出《外台》卷十七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
组成:生地黄汁1升,川升麻2两,白蔹2两,栀子仁2两,黄连2两,黄柏1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射干2两,川大黄2两,甘草2两半(锉)。
炮制:上锉细。
功能主治:发背成疮烂坏。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至6升,去滓,下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中,蘸搨于肿上。
出处:《圣惠》卷六十二
组成:生地黄8两,芍药5两,香豉1升,葱白(切)1斤,生姜4两,甘草(炙)2两。
炮制:上切。
功能主治:女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得重作。
注意:慎房事。
提示:慎房事。
出处: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二七
组成:熟干地黄(切,焙)1两,人参1两,石韦(去毛)1两,滑石3分,王不留行半两,冬葵子(炒)半两,车前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遂(炒)半两,木通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林结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眼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生干地黄(焙)3分,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升麻半两,龙胆(去土)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桑根白皮(锉,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大便不通,壅热,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组成:赤芍3钱,当归2钱,桂心1钱,茯苓2钱,山药3钱,芷梢2钱,粉草3钱,生地黄3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初生婴儿吞恶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生地黄汤调下。
出处:《普济方》卷三六○引《傅氏方》
组成:熟干地黄(锉)2两,麦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半两,蒺藜子(炒去角)半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半两,续断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肾。脚胫瘦细,小便数,或赤似血色,脏腑虚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夜2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组成:生干地黄(焙)1两,柴胡(去苗)1两,石膏2两,栀子仁3分,赤小豆(生)3两,木通(锉)3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劳实热,口疮心烦,多笑少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14片,同煎取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组成:熟干地黄2两,黄芪(锉)3两,桂(去粗皮)3两,甘草(炙)3两,当归(切,焙)3两,芍药1两,黄精(焙干)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麦冬(去心,焙)5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少气,行动喘促,小便过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去核),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淡竹茹1两半,生地黄1两半(切),桂心半两(锉)。
功能主治:妊娠心痛,烦闷不食。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不拘时候,稍热分为2服。
出处:方出《圣惠》卷七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组成: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地黄、当归、人参、茯苓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昏涩,因病发而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食后温服。
出处:《普济方》卷八十一引《护命》
组成:生地黄2两(切),甘草(炙,锉)半两,大黄半两,升麻3分,车前子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脾虚热,舌根肿塞,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每日3次。先针舌下两边出血。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组成: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当归(切,焙)2两,羊肉(去脂,切)3斤。
炮制:上6味,前5味锉细。将羊肉用水2斗,煮取汁1斗,去羊肉入诸药,煮取7升,加葱白1把(切),大枣14枚(擘破),再煮取6升,绞去滓。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汗出厥冷。
用法用量:每温服1盏,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组成:生地黄汁半升,竹沥半升,独活(去芦头)1两半。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口面?僻,语涩不利。
用法用量:将独活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加地黄汁1合,竹沥1合,再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组成:芍药1两,甘草(炙)1两,丹参1两半。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脐腹疼,余血未尽,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加地黄汁1合,蜜半合,生姜汁1合,更煎数沸,空腹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
组成:熟干地黄4两,当归(切,焙)2两,艾叶2两,芎穷3两,阿胶(炒令燥)3两,杜仲(去粗皮,锉,炒)3两,五加皮3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气血衰微.胞脏挟冷,数堕胎。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组成:生干地黄(切,焙)1两,牛膝(去苗,锉)3分,芎穷3分,桂(去粗皮)3分,朴消(别研)3分,当归(锉,炒)半两,蒲黄(别研)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5、6月,子下腹中不出。产后5、6日,胎衣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酒各半盏,同煎7分,去滓稍热服,连服3-5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组成:生地黄(切,焙)5两,艾叶2两,黄芩(去黑心)2两,当归(切,焙)2两,地榆4两,伏龙肝3两,柏叶3两,生姜(切,焙)3两,蒲黄3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己。及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组成:熟干地黄1两,泽兰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炒)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先有所脱血,或醉中房劳伤肝,致使月事不来,血枯燥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组成:熟干地黄1两,泽兰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炒)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先有所脱血,或醉中房劳伤肝,致使月事不来,血枯燥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组成:熟干地黄(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芎穷3分,肉苁蓉(切,酒洗,焙)1两,黄芪(锉)1两,芍药3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虚热不解,烦倦无力,困瘁。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生地黄(洗,焙)1两,川芎1两,半夏(制)3分,甘草(炙)3分,南星(汤洗7次)半两,芍药半两,白芷半两,茯苓半两,北梗半两,前胡半两,知母半两,人参半两。
炮制:上锉。
功能主治:呕吐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5片,乌梅1个,水煎服。
出处:《直指》卷七
组成:黄芩、生地黄各等分(一方加赤芍药,甘草)。
功能主治:小儿舌苔黄,出血,舌肿,舌裂,舌生芒刺,舌卷,舌黑,舌赤等诸舌病。
用法用量:如舌干燥者,与调胃承气汤、人参白虎汤并服。
出处:《普济方》卷三六五
组成:生地黄汁1合,射干半两,升麻半两,黄连(去须)半两,芒消半两,白蔹半两,栀子仁半两,大黄半两,甘草1分,当归1分。
功能主治:乳痈。
用法用量:上将9味锉碎,以水5升,煎至3升,去滓,下地黄汁,更煎3-5沸,以故帛3片,浸药汁中,交替拓肿上,每日10-20次。再暖用即愈。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别名:地黄散
组成:干地黄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节)1两。
功能主治:中风四肢拘挛。
用法用量:地黄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出处:《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生干地黄1两1分,芍药4分,牡丹皮4分,玄参3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伏热者,以犀角代玄参。
出处:《鸡峰》卷十
别名:生地黄汤、黄耆汤
组成:生地黄1两,芍药1两,升麻1两,木通1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微炒)1两,知母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芪1两半,小麦半升,天花粉2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
炮制:如麻豆。
功能主治:痈疽,虚热大渴。乳石发动。
用法用量:生地黄汤、黄耆汤(原书卷一八三)。如小便不利,除木通;大热,加人参。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组成:土地黄汁5合,黄明胶1两,生藕汁3合(如无,即单用地黄汁)。
功能主治:乳石发脚气,热毒冲上,气急伤肺,或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上先以地黄汁微火煎,令胶消尽,倾瓷器内,下藕汁搅匀,分为2服,不拘时侯。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组成:熟干地黄(焙)1两1分,芍药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桂(去粗皮)3分,瓜蒌实3分,葛根(锉)3分,独活(去芦头)3分,防风(去叉)3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湿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别名:地黄煎
组成:生地黄(切)1升,升麻8分,玄参8分,芍药8分,柴胡8分,麦冬(去心)8分,贝母6分,竹叶(切)1升,白蜜1合。
炮制: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肺热咳嗽.喉有疮。
用法用量:地黄煎(《圣济总录》卷三十)。
注意: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
提示: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
出处:《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组成:熟地黄4两,川当归2两,北芍药1两,川芎1两,川牛膝1两,三奈子1两,杜仲(姜制)半两。
功能主治:穿心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不拘时服。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一引刘立之《已效方》
组成:生地黄1两,葱白5茎,白茅根1两。
炮制:上切细。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出处:方出《圣惠》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组成:熟干地黄(焙)1两1分,萆薢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干漆(炒烟出)1两,麻黄(去根节)1两,细辛(去苗叶)1两,防风(去叉)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偏枯。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组成:川芎、黄芩、赤芍、牡蛎、生地黄、牛膝、陈皮、车前子、甘草、黄芪、人参、滑石、归须、黄连、香附、蜂房、蒲黄(半生半炒)。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为热所乘,小便出血。
出处:《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组成:生地黄汁1合,桑根白皮汁1合。
炮制:上入蜜半合,同前10余沸。
功能主治: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每服2分,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八○
组成:生地黄1钱,芍药1钱,白术1钱,黄柏1钱,地榆5分。
功能主治:血痢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出处:《医学入门》卷八
组成:白芍1钱,生地黄1钱,当归身1钱,川芎1线,羌活7分,防风7分,柴胡7分,荆荠穗(炒黑)7分,升麻(炒)7分,甘草7分,黄芩(酒炒)5分,黄连(姜汁炒)5分,黄柏(酒炒)5分,藁本5分,蔓荆子5分,红花1分,细辛1分。
功能主治:清热以清其源。主崩漏初止。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出处:《竹林女科》卷一
组成:地黄10-15钱,牙皂10-15钱,木瓜10-15钱,独活10-15钱,当归10-15钱,川芎10-15钱,大黄10-15钱,黄芩10-15钱,黄连10-15钱,甘草10-15钱,土茯苓10-15钱。
功能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方中自地黄至甘草用量原缺。
出处:《霉疠新书》
组成:熟地黄4钱,淮山药(炒)2钱,杞子2钱,茯苓2钱,萸肉1钱5分,丝饼3钱。
功能主治:肾虚耳聋。
用法用量:肾有火邪,去杞子、丝饼,加泽泻1钱5分,黄芩、知母各1钱。
出处:《不知医必要》卷二
别名:地黄茵陈汤
组成:赤芍药、川芎、当归、天花粉、猪苓、赤获苓、泽泻、甘草、山茵陈各等分。
功能主治:胎受母热毒,生下遍身面目俱黄,身热,大便秘,小便黄色,多啼不乳。
用法用量:地黄茵陈汤(《幼幼发挥·附方》)。《片玉心书》有木通。
出处:《普济方》卷三六一
组成:麦冬(去心)5两,生地黄(干)5两,人参3两,茯苓3两,芍药3两,萎蕤4两,石膏6两,远志(去心)10两,甘草3两,白术3两。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脉实极。气衰血焦,发落,好怒,唇舌赤,甚则言语不快,色不泽,饮食不为肌肤。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不拘时服。
出处:《三因》卷八
组成:生地黄、赤芍药、当归、川芎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荣中热及肺痈,鼻衄生疮,一切丹毒。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保婴撮要》引作“地黄散”。如鼻衄,临熟加生蒲黄少许;生疮,加黄耆等分;丹毒,加防风等分。
出处:《医学纲目》卷三十七引《婴孩妙诀》
组成:熟地黄、当归、防风、蝉蜕、羌活、玄参、大黄、黄连、白蒺藜、沙苑蒺藜、犀角、炙甘草、谷精草、木贼草。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
用法用量:羊肝煎汤调食。
出处:《慈幼新书》卷六
组成:芎、归、白芍、熟地黄、人参、黄苓、术、甘草、苍术、陈皮、香附、黄芪、麦冬、杜仲、黄芩、大枣。
功能主治:养胃。主妊娠6月,胎动不安。
出处:《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组成:生干地黄2两半,桑白皮(洗净,蜜炙黄)1两,磁石(捣碎,水淘20-30次,去尽赤汁为度)2两,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半两,羌活(去芦)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黄芩(去皮)半两,木通(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男子20岁,因疮毒后肾经热,有耳听事不真,每心中不快则觉转重,虚鸣疼痛。耳内出脓。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1日2-3次,不拘时候。
出处:《本事》卷五
组成:生干地黄(焙)1两半,麦冬(去心,焙)1两,羚羊角(镑)1两,槟榔(锉)1两,牛膝(切,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丹参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脏实热,心胸烦闷,腹胁胀急,腰重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组成:生地黄2两,苦竹茹1两,刺蓟1两,黄芩3分,豉1合,川升麻3分,黄连3分(去须),栀子仁半两。
炮制:上药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热盛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出处:《圣惠》卷三十八
组成:生干地黄(焙)2两,黄芩(去黑心)1分半,当归(切,焙)1分半,柏叶1分半,艾叶半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冲任气虚,经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加蒲黄1钱匕.空心、食前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组成:生干地黄(焙)1两,地骨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湿纸裹煨,锉)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当归(切,焙)1两,麦冬(去心,焙)1两,藿香(取叶)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肺壅热,上焦不利,吐血,胸中痞,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别名:生地黄汤
组成:生地黄(自然汁)1升(或末2两重),生藕(自然汁,如无,用小蓟汁)半升(再无,用小蓟末1两),虻虫20个(去足翅,麸炒黄),桃仁半两,蓝叶1握(切,令干作末),水蛭10个(麸炒),干漆半两(炒烟尽),大黄1两(锉如骰子大)。
功能主治:年老及年少气虚弱者患伤寒蓄血。伤寒7-8日以后,两手脉沉迟细微,肤冷,脐下满,或喜或妄,或狂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生地黄汤(《此事难知》。方中干漆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出处:《伤寒微旨论》卷下
组成:生干地黄(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柴胡(去苗)1两,射干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麦冬(去心,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3分,麻黄(去根节)3分,紫菀(去苗土)3分,五味子3分,黄芩(去黑心)3分,桑根白皮(锉)3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痿咽燥,咳嗽吐脓血,胸胁胀满短气,羸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组成:生地黄汁200毫升 川升麻 白蔹 栀子仁 黄连 黄柏 当归 赤芍 射干 大黄 甘草(生用)各10克
炮制: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发背成疮溃烂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2升,去滓,入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内,蘸药拓于肿处,一日数次。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