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方出《博济》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重楼玉钥》卷上 《千金》卷十九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 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御药院方》卷九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卫生总微》卷十五 《外科百效》卷二 《审视瑶函》卷三 《鲁府禁方》卷二 《普济方》卷二三四 《普济方》卷三三○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普济方》卷一九○引《经验良方》 《圣济总录》卷一六○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五 《卫生宝鉴》卷十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 《鸡峰》卷二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中藏经·附录》引《湘山野录》 《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圣济总录》卷三十 《圣惠》卷二十七 《圣惠》卷七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圣济总录》卷一○五 《圣济总录》卷七十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张氏家传》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三十七 方出《妇人良方》卷二十引《千金》,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外台》卷二十九引《深师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阎氏小儿方论》 《得效》卷十六 《永乐大典》卷一四九四七引《崔氏产蓐方》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 《圣济总录》卷一五○

组成:生干地黄2两,细辛(去苗叶)1两,白芷1两,皂荚(不蚛者,去皮子)1两。

炮制:上同入瓶内,以纸泥固济,晒干,用炭火烧令烟尽,取出放冷,研令极细,次加白僵蚕末1分,甘草末2钱,再研令匀。

功能主治:牙龈宣露,痒疼血出。

用法用量:早晨或临卧以少许揩牙龈,良久以温水漱口。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组成:生干地黄12分(好者,细切),升麻1两(碎),诃子2枚(研末),白盐花半分,麻(米凡)(末)4合(取打1遍者),粟(饣贲)饭1大合,朱砂1两(细研,临烧时以沙牛粪汁调之,免飞上)。

炮制:上拌匀,于一净沙瓶中盛,密封头,通身遍泥,阴干7-8日,待泥干,入炉中坐之,瓶四畔以炭火围之,烧其炭,续续添尽7斤即住,其药以为黑灰,收之,并为细末。

功能主治:驻颜,益齿,乌发。主脚风、肠风。肾虚齿痛。

用法用量:每日夜用之揩齿。欲用药时,以生姜1块如杏仁大烂嚼,须臾即吐却滓,以左手指揩3-5遍,就湿指点药末,更揩10数遍,含汁不得吐,以两手取津涂髭发,待辛辣定,即细细咽之。若能空心用3遍,饭后更用之,见效即速矣。

出处:方出《博济》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

组成:生干地黄(焙)1两,熟干地黄(焙)4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烦热,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温粥饮调亦得,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生干地黄1两,当归(并略炒)1两,生姜半两(细切如绳头大,新瓦炒令焦黑)。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物不尽,腹内(疒丂)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黄饮”。

出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别名:生地黄饮(《普济方》卷一八九)。

组成:生地黄240克 蒲黄180克 地骨皮150克 黄芩(去黑心)芍药 生竹茹各150克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血热妄行,口鼻出血,心中烦热,胸闷气急,及大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15克,水煎,分三次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八九补。

提示: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八九补。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组成:黄柏2两,升麻3两,生地黄5两,蔷薇根皮4两(一方用芦根,无蔷薇根皮)。

功能主治:口疮。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含之,稍冷吐却,更含至愈。

出处:《普济方》卷二九九引《海上方》

组成:生干地黄1两(焙),生姜(切作片)4两,乌豆2合,当归(切)1两。

炮制:上同入银石器中,慢火炒令燥,共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血气不利,月水来即少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少许调下,空心、日午、卧时各1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别名:内消散(《重楼玉钥》卷上)。

组成:小生地黄6克 京赤芍2.4克 苏薄荷1.8克 牡丹皮2.4克 桔梗2.4克 生甘草1.8克 净茜草3克

功能主治:主喉风初起,风热壅肺,咽喉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20根、红内消(即茜草茎,五月五日采取,阴干)3克,与紫正散合用,开水泡药蒸服。

出处:《重楼玉钥》卷上

组成:生地黄30斤。

炮制:上切细晒干,又取生者30斤,捣取汁渍之,令相得,出晒干,九复如是,为末。

功能主治:益气调中,补绝,令人嗜食,除热。主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勿令绝。

出处:《千金》卷十九

组成:干地黄(捣末)。

功能主治:漏胞,妊娠血下不止。

用法用量:以3指撮,酒送下,不过3服。

出处:方出《千金》卷二,名见《产孕集》卷上

组成:豉2升,地黄8斤。

炮制:上蒸2次,晒干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冷,骨节疼痛无力;亦治虚热。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食后以酒1升送下,1日2次。

出处: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组成:生地黄1两半,防风1两,细辛1两,薄荷叶1两,地骨皮1两,藁本1两,当归半两,菵草叶半两,荆芥穗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攻注阳明,齿痛龈肿,或血出宣露。

用法用量:每用4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微热漱口,冷即吐之,不拘时候。

出处:《御药院方》卷九

别名:干姜地黄散

组成:干地黄4两,干姜2两。

炮制: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妇人血少气寒,胎漏腹痛。妊娠血下不止。

用法用量:干姜地黄散(《张氏医通》卷十五)。

出处: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组成:生干地黄1两,明胶半两(炒)。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舌上出血如针孔。

用法用量:每服1-2钱,温汤调下。

出处:《卫生总微》卷十五

组成:红内消(去根)2钱,仙女乔(根药不拘),赤芍,牡丹皮,黄连5钱,土生地黄汁。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咽喉单双鹅疯。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茶水调下。

出处:《外科百效》卷二

组成:生地黄7钱,当归7钱,熟地黄(焙干)7钱,大黄7钱,谷精草5钱,黄连(酒炒)5钱,白蒺藜(炒去刺)5钱,木通5钱,乌犀角(锉细末)5钱,玄参5钱,木贼草5钱,羌活5钱,炙甘草5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混睛障症。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煮猪肝或羊肝汁,食远调下。

出处:《审视瑶函》卷三

组成:地龙1两,黄瓜1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遍身黄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黄酒或茶清调下。

出处:《鲁府禁方》卷二

组成:熟地黄1两,磁石2两(捣碎,水淘去赤汁),防风3分(去芦头),羌活3分,黄芪1两(锉),白芍药3分,木通(锉)3分,桂心3分,人参1两(去芦头)。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虚劳耳聋及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肾,入药末5钱,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分2次温服。

出处:《普济方》卷二三四

组成:地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黄芪(锉)1两,阿胶(炙令燥)1两,艾叶(炒,焙)3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伤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出处:《普济方》卷三三○

别名:土地黄饮

组成:生地黄8两,蒲黄1升,地骨皮5两,黄芩3两,芍药3两,生竹茹3两。

功能主治:劳热所致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涌,心胸气急。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分3次温服。

出处: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九

别名:地黄汤

组成:生干地黄2两,龙脑2两,薄荷2两,甘草(生用)1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经血妄行,及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地黄汤(《准绳·女科》卷四)。

出处:《普济方》卷一九○引《经验良方》

组成:生干地黄(切,焙)1两,白芷1两,延胡索1两,白胶(炙燥)1两,赤芍药1两,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刘寄奴1两,龟甲(醋炙)1两,丹参1两,当归(切,焙)1两,荷叶2片。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下血过多,气虚血晕,冲心闷乱,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

组成:熟干地黄(洗,酒浸,焙)、陈皮(去白,锉,焙)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痛如刀刺。

用法用量:每服1钱,粥饮调下。

出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五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各等分

炮制:上药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主血分虚火,鼻中衄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6克,蜂蜜调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出处:《卫生宝鉴》卷十

组成: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芷1两,酸石榴皮(锉)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断,心烦气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组成:生干地黄2两,地骨皮1两,升麻3分,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芎穷1两,藁本(去土)1两,细辛(去苗叶)1两,胡桐泪半两(研)。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齿宣露,(匿虫)蚀肿痒。

用法用量:先用温盐汤净漱口,次以药揩之,揩了更不漱,早起、临卧用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组成:桃仁、红花、牛膝、桂心、生地黄、白芷、蒲黄、赤芍、归尾、川芎、香附、甘草、牡丹皮、陈皮、干荷叶蒂。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风冷,或当风取凉,风冷乘虚与血相搏,血冷壅滞,恶露应下不下者。

用法用量:7日外,去归尾、赤芍、桂心,加当归、瓜蒌根。

出处:《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组成:生地黄5斤,五加皮5两,牛膝(去苗)半斤。

炮制:上各锉细,先以酒浸地黄1宿后,9蒸9晒,同为散。

功能主治:治腰膝,补下元,壮筋骨。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下;粳米粥调亦得。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组成:绿豆粉1两,滑石1两,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心脏、脾脏、肝脏积热,下传小肠,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小儿8岁以下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2服止。

注意:忌热食、酸、咸。

提示:忌热食、酸、咸。

出处:《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

组成:干地黄、升麻、青盐、芦荟、防风各等分。

炮制: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牙浮动,饮冷热痛。

用法用量:每用药1两,以水1大盏,酒1盏,同煎至1盏半,去滓,热含于齿动处良久,倦即吐之,以药含尽为度,1日2次。

出处:《鸡峰》卷二十一

组成:熟干地黄(焙)2两,干姜(炮)2两,赤石脂2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别名: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陈希夷刷牙药、西岳华峰方、仙传齿药

组成:猪牙皂角、生姜、升麻、熟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取心用)、青盐各等分。

炮制:上药同烧煅,研末。

功能主治:牢牙,乌髭发。主

用法用量: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三因》卷十六)、陈希夷刷牙药(《御药院方》卷九)、西岳华峰方(《医统》卷六十四)、仙传齿药(《济阳纲目》卷一○七)。

出处:《中藏经·附录》引《湘山野录》

组成:干地黄、龙脑、薄荷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衄,及膈上盛热。

用法用量:冷水调下。

出处:《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组成:大黄(锉,炒,捣末)1两,龙脑(研)1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生地黄汁调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三十

组成:生干地黄1两,黄芩1两,白芍药1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伏龙肝2两。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糯米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二十七

组成:熟干地黄3分,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3分,白术3分,干漆3分(捣碎,炒令烟出),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攻心痛,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醋汤调下。

出处:《圣惠》卷七十一

组成:生干地黄1两(焙),生姜(切作片)4两,乌豆2合,当归(切)1两。

炮制:上同入银石器中,慢火炒令燥,共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血气不利,月水来即少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少许调下,空心、日午、卧时各1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组成:地黄2两,麦冬2两,地骨皮1两,黄芩1两,茯神1两,酸枣仁(生用)半两,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羚羊角屑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胆热,神思不爽,昏闷如醉,多睡少起。

用法用量:方中酸枣仁、白鲜皮用量原缺。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组成:生干地黄(焙)2两,大黄(锉,炒)2两,朴消(研)2两,没药(研)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飞血赤脉,及血灌瞳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临卧温水调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

组成:生干地黄(焙)3两,阿胶(炙令燥)3两,蒲黄2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衄血,血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糯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

组成:地黄2两,麦门冬(去心)2两,地骨皮2两,赤茯苓2两,石膏2两,甘草(炙)半两,葛根半两,栀子仁30枚。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实热,或欲吐而不出,烦闷喘急,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分,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小麦与豆豉各50粒,淡竹叶2-7片,煎6分,温服。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组成:干地黄1分,厚朴(姜汁拌炒)1分,干葛1分,人参1分,茯苓1分,藿香叶1分,黄芪(蜜炙)1分,白术(麸炒)1分,丁香1钱,诃子(炮用肉)1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衰弱,霍乱吐泻,呕逆不食,烦躁迷闷。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用苍术煮饭饮调下,并进4-5服。

出处:《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组成:地黄2两,麦门冬2两,地骨皮1两,黄芩1两,茯神1两,酸枣仁(生用)半两,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羚羊角屑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胆热,神思不爽,昏闷如醉,多睡少起。

用法用量:方中酸枣仁、白鲜皮用量原缺。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组成:熟地黄(去土,洗)、当归(洗)、地骨皮(洗)、枳壳(去瓤,麸炒)、柴胡(去芦)、秦艽(去芦)、知母、鳖甲(去黑皮尽,醋炙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骨蒸体热,成劳倦。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水1盏,加乌梅半个,煎7分,和梅热服。

出处:《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张氏家传》

组成:熟干地黄(焙)1两,当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折为风冷所侵,皮肉不合,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组成:生地黄汁3升,蛤粉1斤,郁金(锉)2两,甘草(炙,锉)3两。

炮制:上用地黄汁拌和下3味令匀。晒干为散。

功能主治:心经积热烦郁。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临卧用新汲水调下.日3次。

出处:《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组成:生干地黄半两,甜瓜子1分,蒲黄1分,桂心1分,赤芍药1分,川大黄(锉,微炒)1分,当归(锉,微炒)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分。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落床,伤于肢节,青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用酒半合,生地黄汁半合相和,焙令温,调下半钱,不拘时候。

出处:《圣惠》卷八十三

组成:生干地黄1两,犀角屑3分,赤芍药1两,蜀葵根3分(锉),葵子半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生,锉),当归3分(锉,微炒),木通1两(锉)。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小肠中热,下血淋涩,脐下(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出处:《圣惠》卷三十八

组成:生干地黄半两,赤芍药3分,柏叶1两,阿胶半两(杵碎,炒令黄燥),当归半两,赤茯苓3分。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鼻衄日夜不止,面无颜色,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黄耆汤调下。

出处:《圣惠》卷三十七

组成:生干地黄1两,乌贼骨2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瘕。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出处:方出《妇人良方》卷二十引《千金》,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

组成:生干地黄3两,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炮制: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糯米粥饮调下。

出处: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组成:干地黄10分,桂心2分,干姜2分,芎穷2分,甘草(炙)2分,当归2分,芍药5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补绝复伤。主磋跌。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以酒送下,日3次。

出处:《外台》卷二十九引《深师方》

组成:熟干地黄(焙)3两,当归(切,焙)3两,羌活(去芦头)2两,苦参2两,续断4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大黄各22.5克 谷精草 白蒺藜 木通 黄连 防风 生犀角 木贼 玄参 沙苑蒺藜 羌活 蝉蜕 粉草各15克

炮制:上药研为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心肝壅热,致生混睛障。目赤肿痛,赤筋,白膜遮睛,渐致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6~9克,食后用猪肝或羊肝煎汤调服,每日四次。

出处:《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生地黄1两,芍药半两,土当归半两,甘草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混睛外障,因毒风积热,白睛先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涩难开,或时无事,不久又发,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目如凝脂,横赤如丝。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食后温服。

出处:《得效》卷十六

组成:玄胡索(炒)1两,当归(酒浸)1两,蒲黄1两,京芎1两,干地黄(酒炒)1两,赤芍药1两,泽兰1两,天麻1两,地榆1两,蓬莪术1两,肉桂(不见火)1两,滑石2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不顺,脚肿,骨节内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空心酒调下,食压之;若用炒姜酒或薄荷茶调下亦可。

出处:《永乐大典》卷一四九四七引《崔氏产蓐方》

组成:生干地黄1两,枣叶1握(焙干),栀子仁半两,黄芩半两,陈皮(汤浸,去白)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热病。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1盏,加葱白、盐、豉各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

出处:《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

组成:生干地黄(焙)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蒲黄(炒)1两,芎穷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刘寄奴1两,延胡索1两,芍药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蓬莪术(煨,锉)1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走注气冷,月候不调,四肢烦热,头面虚肿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