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汤

组成:京三棱(煨,锉)1两,木香1两,槟榔(煨锉)3分,草豆蔻(去皮)1两半,高良姜1两半,当归(切,焙)半两,芎藭半两,桂(去粗皮)3分,人参3分,芍药半两,陈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陈曲(微炒)1两,阿魏(面裹煨,研)半两。

炮制:上除阿魏外,为粗末和匀。

功能主治:注气,背膊疼痛,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入盐温服。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

组成:白芍药1钱,陈皮1钱,生地黄1钱,黄柏(盐水炒)1钱,香附子(醋制)1钱,知母(盐水炒)1钱,当归身1钱,枳亮8分,白茯苓8分,甘草(用生梢)5分。

炮制:上锉碎。

功能主治:因暴怒,以致瞳神散大者。

用法用量:白水2钟,煎至1钟,去滓热服;服此药后,兼服磁朱丸。

出处:《审视瑶函》卷五

组成:白蔻1两,丁香1两,檀香5钱,砂仁5钱,炙草1两,木香5钱。

炮制: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郁作厥。

用法用量:每服3-5钱,以盐沸汤调服,或八味顺气散亦炒。

出处:《衡要》卷六

组成:代赭石18g(布包),旋复花6g(布包),牛膝9g,丹参15g,瓜蒌15g,郁金9g,白芍9g,柴胡6g,陈皮9g,枳壳9g,苏梗6g,桔梗6g,木香6g。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解郁。主食管狭窄,食管憩室。吞咽梗阻不利,胸膈痞满,有时疼痛或逆气,舌苔白腻,脉弦。

出处:《临证医案医方》

组成:玉竹、麦冬、苏子、炙草、橘红、白前、土沙参、白茯苓、淮山药。

功能主治:疹后肺气受伤而呛者。

用法用量:煎服。虚,加北沙参。

出处:《治疹全书》卷下

别名:调气散

组成:香附、乌药、陈皮、青皮、砂仁、甘草、木香、藿香。

功能主治:气逆心痛。

用法用量:调气散(《医略六书》卷二十三)。《医略六书》本方用,香附一钱半(炒)、乌药一钱半、青皮一钱半(炒)、木香一钱、陈皮一钱半、藿香一钱半、甘草五分、砂仁一钱(炒)。水煎去滓,温服。

出处:《证治汇补》卷六

顶部